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63章 蒋介石再举北伐 冯玉祥自顾不暇(1/4)

【史要】蒋介石再举“北伐”,进军“豫、鲁”;“陕军”联合反冯,冯玉祥自顾不暇……

却,“宁、汉战争”结束,蒋介石东山再起之时,河南的局势终于也有了转机。

原来,一直牵制“国民联军”的“天门会”忽然起了内讧;其“武传师”冯贵德与“传师”冯保汉为争权夺利而火并,结果是两败俱伤;于是,“国民联军第五军军长”石友三、“国民联军第二十军军长”庞炳勋趁机攻击,终于将豫北的“天门会”击溃,其首领“总团师”韩裕明带着残部窜入山西去了。

如此,被牵制的“国民联军”终于可以抽调东向、反击“安*国*军”了。

于是,“国民联军第六军军长”韩复榘与“国民联军第十四军军长”孙连仲率部驰援困于开封的鹿钟麟,一举将围攻开封的“安*国*军*第十三军军长”刘志陆部击溃;刘志陆败逃回山东,开封之危即解。

与此同时,“国民联军第三军军长”孙良诚、“国民联军第四军军长”石友三在考城与“安*国*军*第二十四军军长”潘鸿钧激战。

结果,潘鸿钧在交战中被击毙,所部没了主帅即溃不成军了;将士或死、或伤、或俘,几乎全军覆没。

刘志陆部败逃,潘鸿钧部被全歼,顿使另两路“安*国*军”徐源泉、张敬尧等部惶恐不安了,皆不战自溃丢盔弃甲地纷纷逃回山东。

虽然,冯玉祥粉碎了“安*国*军”的进犯;但是,张作霖随时仍会卷土重来。因此,冯玉祥仍希望“国民政府”能再举“北伐”,以将张作霖赶出关外去,彻底消除这一隐患。

然而,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上唱了一阵“当加倍努力,以促进北伐之完成”的高调后却没了下,冯玉祥也就忍不住又催促他赶快举兵“北伐”。

而此时,李宗仁与白崇禧见湘南已被收回,“粤、桂、湘、鄂、皖”又连成一片了,也就没再把已藏匿于井冈山上了的区区几支“起义军”太放在眼里。再,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的江西境内,应属于朱培德的辖地;“桂系”也就懒得再去管了。

且李宗仁为防蒋介石染指“湘、鄂”,也附和冯玉祥力促蒋介石再举“北伐”,以将他的注意力引向北方。

然而,一直视中*共*为心腹大患的蒋介石,眼见得中*共*在“湘、鄂、赣”等地闹得如此厉害,总是令他放心不下;所以,他想先将上井冈山了的****剿灭后再举“北伐”。

至于,自己在“二届四中全会”上那番有关“北伐”的言辞,无非是为了安抚一下冯玉祥等人的情绪而已。因为,凡事有轻重缓急之分;在蒋介石看来,“剿共”比“北伐”更紧迫。当然,蒋介石知道李宗仁的用意,也能感知冯玉祥的切肤之痛;所以,他还是打算将“北伐”放一放。

可是,冯玉祥、李宗仁等人却一再催促;迫于众多压力,蒋介石只得同意“立即兴师‘北伐’”了;否则,令冯玉祥失望了,对于刚东山再起的他恐会不利。

再转而一想,“北伐”毕竟是前总理孙中山的未竞事业,再举“北伐”能得民心;而自己也早矢志于此,迟早要为之事、莫如顺势而就了。

于是,蒋介石一改初衷决定“先举‘北伐’”了;而将“剿灭‘****’”的事交给了时《任》“江西省主席”朱培德,且敦促他“戮力进剿”。

然而,虽也主张“清党”的朱培德,对于要他“用武力去‘剿共’”却不甚热忱;因此,朱培德干脆《致电》“南京国民政府”,声称要“辞掉‘江西省主席’之职,专理军事,共举‘北伐’”。

朱培德欲撂挑子,倒使蒋介石不知该如何好了?赶紧复《电》“慰留”,才让朱培德仍留在“江西省主席”任上、没有辞成。

只是,如此一来,蒋介石不宜再催促他“戮力进剿”,只好将“剿共”之事暂时搁置。

为举兵“北伐”,蒋介石决定将“国民革命军”改编为四个“集团军”。

何应钦的“第一路军”改编为“第一集团军”,蒋介石兼《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下辖四个“军团”。

“第一军团”由刘峙《任》“总指挥”、林伯森《任》“参谋长”,“第二军团”由陈调元《任》“总指挥”、阮肇昌《任》“参谋长”,“第三军团”由贺耀祖《任》“总指挥”、谢履《任》“参谋长”,“第四军团”由方振武《任》“总指挥”、杨恩熙《任》“参谋长”;败走江西的缪培南的“第四军”,被蒋介石收编后划归了刘峙的“第一军团”,朱培德的“第五路军”则为“第一集团军”的“总预备队”。

“第二集团军”不变,仍由冯玉祥《任》“总司令《任》“;下辖九个“方面军”。

孙良诚《任》“第一方面军总指挥”,孙连仲《任》“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韩复榘《任》“第三方面军总指挥”,宋哲元《任》“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岳维峻《任》“第五方面军总指挥”,石敬亭《任》“第六方面军总指挥”,刘郁芬《任》“第七方面军总指挥”,刘镇华《任》“第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