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65章 北伐军威迫京津 皇姑屯张帅丧命(1/6)

【史要】“方顺桥战役”,“北伐军”威迫“京、津”。“皇姑屯事件”,张作霖丧命……

却,蒋介石放弃济南、继续“北伐”后,各路“北伐军”很快都进入了直隶;然后,向“京、津”全线推进。

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取得“彰德战役”胜利后,已沿京汉线北上,又攻占了邯郸、邢台等地。

而阎锡山亲率的“第三集团军”两个军团,也已突破了“安*国*军”杨宇霆部在娘子关的阻截,并与冯玉祥部会师于石家庄了。

两军会师后,即又兵分两路进击。

冯玉祥派韩复榘率其“第三方面军”,随同阎锡山的“第三集团军”继续沿京汉路北上,攻打有京畿重地之称的保定,目标即是北京。

冯玉祥自己则亲率“第二集团军”其他各部折向东进,以靖定京汉线以东地区,兵锋所向直指天津。

而朱培德所率的“第一集团军”渡过黄河后,也已迫近了处于“直、鲁”边界上、有“神京门户”之称的德州。退驻在德州的张宗昌与孙传芳自知难守,遂又弃德州而退往沧州了。

而此时,彰德兵败后的褚玉璞也已退守在沧州;于是,张宗昌与褚玉璞一起,欲将沧州守住。

而张学良虽是放弃石家庄北撤了,但在保定却派驻有万福麟的“第八军”、王树常的“第十军”、胡毓坤的“第十六军”、荣臻的“第十七军”等四个军的重兵,欲将“北伐军”阻截在保定以南。

果然,当“第二集团军”韩复榘部与“第三集团军”徐永昌部先行抵达保定时却是受阻了。

徐永昌见正面攻击受阻,遂欲从西南侧绕道突破;然而,进至方顺桥却被“安*国*军”胡毓坤与荣臻部包围了。

阎锡山见徐永昌孤军深入被围情况堪忧,赶紧《命》尚在石家庄的杨爱源率其“第三军团”前往驰援。

杨爱源受《命》后即率部往援,徐永昌部才得以解围;于是,“第三集团军”与“安*国*军”在方顺桥激战两天、难解难分。

最后,阎锡山命“第七军军长”张荫梧出满城、“第十军军长”李维新经唐县,绕至“安*国*军”侧背发起攻击,这才将“安*国*军”驻守在保定北面康关一线的王树常的“第十军”击溃。

王树常溃败后,驻守保南要隘、正面迎敌的万福麟部,及正在方顺桥激战的胡毓坤、荣臻部军心被撼,遂也都相继败北。

于是,阎锡山的“第三集团军”终于攻取了保定;然后,一路无阻地向北京进军了。

而此时,“第三集团军”商震部也已击溃“安*国*军”张作相部;张作相部溃败后,直退往榆关去了。

于是,商震部突入雁门关;然后,又在“第三集团军”傅存怀的“第四军”、丰玉玺的“第六军”等部配合下一举攻取了大同、张家口等地,兵锋指向北京。

就在“北伐军”的兵锋迫向北京之时,时任“日本首相”田中义一派遣“日本驻华公使”芳泽谦吉也来催迫张作霖了。

原来,自从一九一六年寺内正毅出任“日本首相”后,将张作霖视作了日本在中国东北的“代理人”,“日、张”间算是过了一段蜜月期;也因此,当郭松龄“反奉、倒张”时,日本政府出兵帮助张作霖击败郭松龄、重新把他扶上了台。

日本人原以为,张作霖该会感恩、俯首帖耳于日本人的指挥棒下了。

但谁知,张作霖渡过难关、恢复元气后,却并没有如日本人所愿的那么听话;特别是,在日本人要求“修筑‘满蒙’铁路及获取三权”时,张作霖总是暗中耍花招、使绊作对,令历任“日本首相”心中都很不爽。

而日本政府内部、特别是军部,要求“去除张作霖”的声音一直来不绝于耳。甚至于,连本来主张“利用张作霖”的田中义一,出任“首相”后也开始改变态度,对张作霖看不顺眼了。

只因,昭和天皇有《御训》“要耐心,不可操之过急”,田中义一这才克制了、没有狠下措施。然而,他通过江藤丰二与町野武马向张作霖提出的《满蒙新五路协约》,时间已过去了半年多;至今,却仍迟迟未予明确答复,这令田中义一不由得心急如焚了。

于是,一九二八年五月十七日,田中义一又派遣芳泽谦吉前去催促。

因此时,蒋介石已举兵“北伐”并节节胜利、兵锋迫近“京、津”了,张作霖因形势吃紧、心情甚是不好;他见芳泽谦吉前来,知道日本人定是趁火打劫地又来要挟什么了;因此,本不想接见。然因,芳泽谦吉毕竟是日本国的使臣,容不得他不见。

于是,张作霖只得让正在与他议事的梁士饴、李宣武等人暂时回避;然后,接见了芳泽谦吉。

两人在客厅坐定,芳泽谦吉见张作霖气色不佳,知道他定是为“北伐军”迫京之事烦忧;于是,利诱道:“大帅莫忧,只要你继续与大日本帝国修好,我们可以帮你阻止‘北伐军’。”

芳泽谦吉原以为,已处于窘境中的张作霖定会闻言大悦;但谁知,张作霖却只是淡淡地回了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