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150节(4/4)

由于受到“欧洲中心”论的影响,认为在西方,尤其是在

法国,可以得到西方明的认同。然而事与愿违,二战后的法国现实,使他

产生了许多疑问,使他重新思考起原有的价值观,在这重新思考的过程中,

他对西方的“理性王国”,资产阶级的世俗习惯,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一切

旧秩序,甚至包括语言和学创作,提出了挑战。跳房子游戏中的主人

公正是这样一代拉丁美洲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

跳房子游戏的主题是追求、探索,一开始科塔萨尔曾想把书名题为

“曼茶罗”佛教名词,亦义译为“坛场”,即在一块布或一张纸上划上

若干格,每格中画一佛像,为的是在人们修行的时候,防止众魔侵入,同时

也是为了一格一格地集中思想,最后达到中心。后来发表时取名跳房子游

戏。跳房子是一种儿童游戏,同我国儿童玩的大同异。用粉笔在地上划

上若干格子亦称“间”最上一格为“天”,最下一格为“地”,天地之

间还有九格。玩耍时首先把石块顺着一、二、三..次序单脚踢到“天”

格中,而中间又不踢出格外的人是为胜者。无论是“曼荼罗”,还是“跳房

子”,顾名思义,都是要经过上下求索,达到“中心”或是“天”。奥里维

拉怀着对祖国命运的关心,抛弃舒宜的生活条件,离开阿根廷到巴黎去寻找

真理,但是到了巴黎,也就是的第一章“那边”和跳房子游戏中的“天”

就被虚伪的价值观念和残酷的社会风气碰得头破血流,西方资本主义的日益

没落使他的梦幻变成了泡影,最后只好割断与玛佳的爱情,重返祖国,开始

新的探索。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也就是作品的第二章“这边”和跳房子游戏

中的“地”,他继续探求,直至失去理性,从窗口跳下。有意思的是,在跳

下之前他看到庭院里地上划着跳房子游戏的格子,他想:“我要是跳下,我

一定能落入“天”格中。这表明,拉丁美洲知识分子,上下求索,失望而不

绝望,不停地追求,“跳下”变成了“上天”这种精神正是拉丁美洲希望的

所在。科塔萨尔把作品题为跳房子游戏即象征了追求、探索这一主题,

又形象地体现了这部的整体结构,作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题为“那

边”,包括从第一章到第6章,写的是奥里维拉在巴黎的生活,第二部分题

为“这边”,包括第章到第56章,写的是主人公在布宜诸斯艾利斯的生

活;第三部分题为“其它地方”包括从第5章到第155章,这部分包括主人

公的朋友莫菜利阐述的学理论、作者的自我剖析、各种报刊、学作品、

哲学作品的引、歌曲以及对上两章的补充和评论。根据作者的提示,这部

有两种读法,一种是按目录上的次序,从第一章开始循序读完第一部分

和第二部分后,第三部分可以略去不读。这是为“雌性读者”作者把读者

分为“雄性”和“雌性”准备的,这一类的读者被动地接受作者安排的一

切,舒舒服服,从头到尾不费脑筋的读完一部。作者对这类读者不抱希

望,甚至劝他们不必去读第三部分。第二种读法是跳跃式的读法,作者又另

外安排了一个次序表,从第章开始,跳来跳去,犹如跳房子,跳到第11

章结束,其中把第三部分各章有机地穿插进去。这种读法是为“雄性读者”

准备的,这种安排给读者设置了一系列的悬念、疑惑点,迫使读者深入人物

的探索和思考,进入的境界,成了书中人物和作者在创作上的“同谋者”,

等于参加了的创作。科塔萨尔是想通过这后一种安排,打破传统的

结构,创造一种“反”,所谓“反,就是一种开放性的,其宗

旨在于通过结构革命建筑一座把读者和作者联系在一起的桥梁。既然作者可

以给越者另外安排一种次序,那么读者也可以自己给自己安排种种其它读

法,一部多种读法,这就是开放性。

除了大的构架外、作者在每一章中广泛地采用了一些现代学创作技

巧,如多角度、多人称、多层次、多时序等,打破了传统的单线叙述形

式,使作品具有很强烈的立体感。在第4章中奥里维拉同玛佳分手后又来到

她的住处,玛佳不在,他在玛佳的床头柜上发现了一本西班牙作家佩雷斯加

尔多斯的作品被禁止的。他拿起来一面阅读,一面评论。

...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