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名贤篇之鲁班(前507年—前444年)(4/5)

齿摇的耄耋之人,张开大口朝天诉说着咀嚼过的年华。第二层井口石槽沟的深浅密度,甚于上层,只因口径大于上层,故退后一圈,观者如不探身井口,则窥不清全貌。总之,就其上下两层井唇的磨损程度,叠加起来,没有两千多年的“高龄”,形不成如此老态龙钟的“牙口”。

临清舍利塔的传说

临清舍利塔的传说,近日入选聊城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临清舍利塔与通州燃灯塔、杭州六和塔、镇江文峰塔并称“运河四名塔”。舍利塔位于城北卫运河东岸,为仿木结构楼阁的砖塔,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塔平面呈八角形,连长4.9米,外接圆半径6.4米,9层,通高53.44米,底门向南,基座条石砌筑,每层8面辟门窗,4明4暗。外檐砖木结构,陶质斗拱莲花承托。塔内设有通天塔心柱,对称转角形楼梯,可迂回攀缘,登临塔顶。塔刹呈盔形,远眺雄浑高峻,巍峨壮观。各角挑檐系有铜钟,风摇钟鸣,声震四野。

舍利塔的传说,主要是鲁班造塔。在很久以前,卫河两岸水美田丰,人们过着衣食无忧、风调雨顺的生活,都把这片土地作为福地,据说大灾大难到了这里就会变得不那么严酷了,故而得名—临清。还有人说临近大清河(卫河)建城得名临清的,不管怎样,人们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而感到自豪,也都非常热爱这片土地。

但天有不测风云,不知在什么时候,卫河里来了一个千年王八精,它能呼风唤雨,一怒起千丈浪,一恼倒万家房,平时欺男霸女,无恶不作,人们再也看不到以前美好幸福似如桃源的景象了。这个水妖跟两岸人民定下了一个规矩,每年千担粮,万担米,外加一对童男童女。两岸的人们哪敢不听?稍微抵抗就会遭到水漫河堤的报复。有的人家不忍欺负远走他乡,有的年轻人不甘受辱,到河里与恶魔决一死战也都成了它的腹中餐。生活在恐怖中的人们只能祈求上苍来为民除害。这事被南海观音菩萨的慧眼看到,便动了慈悲之心,准备除掉这个恶魔,她踏上祥云,来到此处,把手中的玉净瓶投入河中,口念咒语,巧施法术,便把那妖怪连同一河水装入了瓶中。然后以指为杵,戳了一个千米深的大井,把妖怪放入井中盖上盖子,并邀请鲁班在上面盖上一座宝塔,使那妖怪不再作恶。走时菩萨却没把玉净瓶内的柳枝拿去,故两岸多柳树。

鲁班应邀带了一百个徒弟来建宝塔,经过十年十月又十天的施工,这一天终于建成了这座宝塔,完工时鲁班对众徒弟说:“今天完工,我请大家吃饺子。”鲁班叫住最小的一个徒弟说:“跟我烧火吧。”小徒跟着师傅去了。

小徒弟很纳闷,这百十口人吃的饺子什么时候能做好?一会儿大锅烧开了,鲁班对徒弟说:“徒儿把脸转过去吧。”小徒听话的转过了脸,但又忍不住好奇心,就偷偷转过脸来看了一眼,没想到竟看到师傅正解下裤子,蹲在锅边向锅内屙饺子。小徒吓得闭上了眼睛,只感到一阵恶心。过了一会儿,师傅说:“转过脸来烧火吧。”开锅后叫来众徒弟每人一碗薄皮大馅的饺子,吃的众徒弟只喊“香!”小徒弟却怎么也吃不下去。

众徒弟吃的饺子一个都没剩,吃完后,鲁班对众徒弟说:“徒弟们,你们吃了我的饺子都成仙了,都会长生不老的。”这时小徒才追悔莫及,鲁班又对小徒说:“你的福分未到,再修行千年吧。”于是让小徒喝了一碗汤,又对小徒说:“等千年后,有7个姓齐的遇到7个骑驴的,此塔必倒,到那时你就能得道成仙了,这碗汤能让你活上一千岁。”说完后,带着九十九个徒弟向仙境去了,只留下一个小徒弟。

现在临清塔依然耸立在卫河边上,谁又知道鲁班爷的小徒弟哪儿去了呢?

4人物影响

鲁班经

中国古代的建筑技术,正史很少记载,多是历代匠师以口授和钞本形式薪火相传。由匠师自己编著的专书甚少。宋初木工喻皓曾作《木经》,但早已失传,只有少量片断保存在沈括的《梦溪笔谈》里。惟独明代的《鲁班经》是流传至今的一部民间木工工行业的专用书,现有几种版本,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这部书的的前身,是宁波天一阁所藏的明中叶(约当成化、弘治间,1465年~1505年》的《鲁班营造法式》,现已残缺不全。它的特点是在内容上只限于建筑,如一般房舍、楼阁、钟楼、宝塔、畜厩等,不包括家具、农具等。编排顺序比较合乎逻辑,先论述定水平垂直的工具,一般房合的地盘样及剖面梁架,然后是特种类型建筑和建筑细部,如驼峰、垂鱼等。另外,插图较多,与文字部分互为补充,且保存了许多宋元时期手法。天一阁本之后一百多年的万历本,更名《鲁班经匠家镜》。内容和编排有较大的改动,但缺前面二十一页篇幅。稍晚,根据万历本翻刻的的明末(崇祯)本,首尾完整,可以看到本书全貌。之后的翻刻本,都是从万历本或崇祯本衍出。《鲁班经》的主要流布范围,大致在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一带。现存的《鲁班营造正式》和各种《鲁班经》的版本,多为这一地区刊印。这一地区的明清民间本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