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335章 老子:我没说过这话!(二合一)(3/3)

而老子口中,这一句却是发生了根本变化,首先阐明‘道不是独一无二的,万物皆有道,道生一,一分阴阳,衍化万物,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变化的规律,又衍生出道。’

这一句和之前那一句‘道可道也,非恒道也’遥相呼应,都是阐述,‘道’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万事万物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黄少宏不时的掐了掐自己,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现在听到的一切,都证明过去几千年里,道门奉为金科玉律的《道德经》都是错的,不是老子本意,而且并不相同,是被人篡改过的!

阐述天地至理的如此,讲诉修身炼神的也是这般,如最著名的那句: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这是后世道家、武道的基础,无论是道门的各种功法,还是武者的诸般内功,都是以此为最高心法,入定,守静,是后世修炼的基础。

但实际上,老子的原话却是‘至虚,极也,守情,表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夫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曰情。”

这就搞笑了,前者让人守‘静’致虚极,也就说打坐的时候,脑海里静到极致,没有任何感情。

而老子的意思根本不是这样,应该‘守情’,在修炼的时候,对世间万物,都抱有感情,因为万物就是道,对道抱有感情,才是修身的根本,否者与枯木何异?

守情,情曰复命!

长生之道,在于情!!

黄少宏简直觉得这就是开玩笑,而且后世道德经中被改动的何止这些。

除了这些根本之外,比如后世《道德经》中阐述的观点,‘无欲’、‘无为’、‘不争’,都被老子一一否认,这些都不是我说的。

那句著名的‘五色使人目盲’原话竟然是‘五色使人目明’,这意思完全相反啊。

等老子讲自己的‘德道二篇’说完,黄少宏发现,后世《道德经》中被人改过的不下数百处!

黄少宏实在按捺不住,当即说道:“伯阳兄,且少待片刻!”

他说完就闭上双目,将心神全部投入时间长河之中,顺流而下,想要一探究竟。

从老子出西关遇文始先生尹喜,留‘德道二篇’开始,朝之后探查而去,发现自战国后期,儒家就开始篡改流传于世的‘德道二篇’并把道放在德之前,为世人俗称《道德经》。

这个名字的问题,黄少宏刚才问过老子,老子言道:“人无德行,何以言道,是以当先有德,才能见道!”

除了儒家的篡改之外,在汉时因避刘邦、刘恒、刘启、刘勶和刘弗这五代皇帝的名讳,将全文中的‘邦’改成‘国’、‘恒’改成‘常’、‘启’改成‘开’、‘勶’改成‘彻’、‘弗’改成‘不’。

这样的避讳导致‘德道二篇’出现了整整一百处重大改动,‘德道二篇’面目全非。

从战国到后汉,历代儒家把《道德经》篡改成一部,贴近、符合儒家学说的经典。

把老子推崇自然天道,天人合一,充满自由奔放,自在逍遥的思想,生生套上了‘礼’的枷锁。

黄少宏在时间长河中看到这种情形,心中怒火中烧,正要肉身进入时间长河将这些篡改‘德道二篇的’人尽数诛杀,从而改变历史。

忽然一只手拍在他肩膀上,接着老子的声音传来:“万事万物的变化,皆是‘道’,自有定数,不用去管它!”

黄少宏猛然睁眼,眼神里全是震惊:“伯阳兄你......”

老子呵呵一笑:“我法于阴阳,合于术数,思想近乎于道,你在我面前所看到的,我也见得到,只是去不了而已!”

喜欢位面之狩猎万界请大家收藏:(.sodu777.)位面之狩猎万界搜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