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362章 劝进(2/13)

对韦、萧几家从轻发落后,外面也确实没搞的太过厉害,秦理等派兵先把韦萧几家围了,把重要的人物请到了中书省里喝茶,然后也没鸡飞狗跳的抄家,也没有到处捕捉杀人。

虽然不可避免的京师诸司各衙和各军里的韦萧郑诸家的子弟,被暂时控制,可起码没搞的太大动静。

京师戒严,市场却都没关闭,只是宵禁,停了夜市而已。

局面安稳的比秦俊预估的都好,这也与许敬宗李义府薛仁贵李安期等这些相公大臣们配合出力有关。

中书令李义府余光打量着坐他旁边的秦俊,三十来岁的年纪,已经是检校侍中了。虽然当年秦琅入政事堂的年纪,才二十,更年轻,但秦琅可是以他官兼职入的政事堂参预朝政,秦俊却是检校侍中啊。

他再瞧了瞧自己另一边的检校中书令许敬宗,这位许公今天心情很好,脸上一直带着笑。

许敬宗也算是他的老恩主,对他多有提携,可这些年在皇帝的有意下,他跟许敬宗的关系还是越走越远,甚至后来居上的爬到许敬宗之上,最后还把他赶出了政事堂。

只是他也没想到,许敬宗如今以这么一种方式回来。

或许是感受到他的目光,许敬宗冲着他微微一笑,李义府也立马回以春风报的笑容。

许敬宗被人称为笑面虎,李义府被人称为李猫,两个家伙互相一笑,十分灿烂,好像知心好友一般。

李义府感觉到压力很大。

一个中书省,可以有两个中书侍郎,但不能有两个中书令。许敬宗检校中书令,那他就危险了。

想了想,李义府出声了。

“太保、英国公之前由枢密使转检校左仆射,可不久身体旧疾复发,只得向圣人请求去西京疗养。”

“如今朝中局势,某... 势,某以为还是当请元老坐镇,可惜英公身体不适,不能回来。我提议,唯有派人去吕宋请齐王回朝,辅佐太子殿下听政。”

李义府这话一出,不少人都沉默了。

秦琅虽只五十多岁,比在座的大多人都还年轻,但论功绩威望资历,那是所有人都比不了的。

一次协谋元从靖乱,一次定策拥立,仅这就不得了了,何况还是贞观新政的改革者,出将入相立了那么多功勋。

当然,更重要的是,如今秦王为太子,还是秦俊亲自发动兵变拥立上来的,那秦琅做为太子的舅父、秦俊的父亲,他若回朝辅政,确实没话说。

只是大家也清楚,当初皇帝是如何的忌惮秦琅,刚继位就迫不急待的给秦琅封王,让秦琅无法再留在朝中为相。

秦琅现在是齐王,他又是太子的舅父,秦俊的父亲,他入朝其实是不符合规矩的。

可李义府这中书令都这般开口了,这个时候谁好反对?

许敬宗马上赞成。

“太师功高勋著,若能回来辅佐太子监国最好。”

他还提议,干脆拜秦琅为检校尚书令,兼知中书门下二省事,这些也都是秦琅曾经担任过的职事。

程处默和牛建武这两位枢密坐在那里,身上还顶着盔甲,只是面带微笑不语,他们只要往这里一坐,就有着极好的作用,根本无需多说话,聪明如许敬宗、李义府这两位宰相,便能把他们想说又不方便说的都说出来。

其它宰相们也无法拒绝秦琅回来。

毕竟现在非常之时,皇帝中风瘫痪,还没稳定,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可能驾崩了,而宫中又是刚经历了这么一次谋逆和勤王,秦琅入朝国政,那他做为三朝元老,自然能发挥柱石的作用。

万一皇帝突然就驾崩,那么有秦琅这样一位元老在朝,就能确保接下来的过渡顺利。

大家都不希望有太大的动荡,都希望能够维持自己的利益。

许敬宗和李义府都未必真愿意秦琅再回朝来,毕竟他的名望太高了,他若回朝辅政,许敬宗和李义府根本就没法争。可现在的局势,他们也只能以此来表明忠心,谁让他们没能参与到这勤王之中,没能获得半点靖乱之功呢。

对于另外一位元老李绩,许敬宗和李义府都不打算再召他回来,之前皇帝好不容易才把李绩从枢密院调到政事堂,然后又找机会弄到把柄,授意御史台弹劾李绩,迫李绩引咎辞职,自请去西京养病。

“殿下!”

一名内侍在远处轻唤,这是李贤自秦王府带来的宦官,在身边服侍多年的老人,如今宫中的宦官已经或被杀或被抓,一时出现了很多空缺。李贤也不放心那些暂时没动的宦官,身边便还是使用原来的旧人。

“奉御说圣人病情有变,请殿下过去。”

李贤一听,立马起身,秦俊也与许敬宗等一起过去。

两府一院的一众大臣们随太子急步来到凝华殿中,御史们正在忙碌着,御榻上皇帝睁开了眼睛,甚至在挣扎。

但皇帝此时右半边已经彻底的瘫痪,没有半点知觉,左半边情况也并不好,皇帝的动作就像是在挣扎乱舞。

“圣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