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百二十五章 不可世人皆知(2/3)

是其它包装方法,那里的空间应该放不下大瓮。”

潜水员们捞东西,那一块并没有大瓮的踪迹。

越窑、北方白瓷窑口瓷器贵重,当初用的应该是其它更加精细的包装方法⌒点讽刺,这千多年过去,大瓮还在,精细包装反而没了。

张楠这会手里拿着个附着有少量藤壶的越窑青瓷花口碗,花口、斜弧壁,碗内五出筋,圈足稍外撇。

花口碗几乎是通体满釉,制作规整,釉色青绿。

可惜,大概是在寒里的时间实在太长,这个花口碗虽然釉水层还濒还好,没有剥落,但看着已经有点干涩的味道。

没办法,海捞瓷嘛,盐水泡久了就这样了。

挺亲切的,它虽然不是最好的越窑,甚至连越窑精品都算不上,但这还是自个两辈子得到的第一件不是从坟墓里挖出来的完好越窑青瓷。

“要是在我老家的唐墓里挖出来,酸性土壤里埋个千多年,一个不留神,几分钟功夫就能把瓷器变陶器,这些釉水会瞬间风化。

这寒里出来的倒是没事……”

说完,示意水手们把东西收起来,而手里的花口碗没和其它物品放一块,打算自己现在就收藏了。

干净!

虽然出于貉,但不是陪葬品,这就是干净!

而且当初这艘阿拉伯商船上的人如果只是意外触礁、没有碰上短时间内就会要落水者生命的大风暴,整艘船可能一个人都不死也不一定——沉没地点离海岸线都才1海里左右,当初那些酬在合讨生活的人,估计十有八九都能游到岛上去。……

手里的青瓷碗是越看越顺眼,不是陪葬品的感觉就是好,放卧室里都没问题!

好的越窑瓷器自个见多了,连真正的秘色瓷渣斗都在朋友那见识过:那件渣斗可是完爆江南省博物馆里的所有同类越窑制品的存在!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杭城省博物馆的人也不用郁闷吐血,他们一辈子也见不到那个档次的秘色瓷渣斗,也就不用喊可惜了。

考古队、文管会一年才挖多少座古墓?

绝对不会到工程队加盗墓贼干掉的1%,甚至有个几百分之一就了不得了,见不到好东西很正常。

这个世界上,公家人看不到、管不到的地方还是不少的。

可随葬品,你能放家里、卧室?

张楠反正不放。

可千年前的瓷器,不从墓葬里获得,还真没啥地方能得到了:残破的例外。

以前张楠有个直径二十七八公分的超大号瓜棱型越窑青瓷碗,可惜的是碗沿少了鸭蛋大一块,也该是唐代货色。

那碗张楠找朋友,用石膏把缺口给补好了,像博物馆里打布丁展出的那些文物,放在家中书房里当比对陈列品。

那个超大碗就不是从墓葬里出的:剡县市中心老影剧院内的院子要挖成个巨大的消防池,朋友承包了那里的土方挖掘工作。

朋友叫张楠去看看,指导一下,免得万一挖出好东西还因为不自知而错过。

赶工,有些房产开发商挖地基,那是压根不管有没有古墓,就算挖到了大型古墓,施工员那也是催着工程队的挖机“闭着眼睛”当没看见,稍微干得慢一点、捡一两个瓶瓶罐罐也不允许!

墓葬级别越高,施工员催得越紧!

挖!挖!挖!

赶快挖光、挖烂算球!

要是文管会一来,叫你停工个十天半月还算好,要是一停就是一两个月,每天房产公司损失就可能是十几、几十万上下,谁吃得消停工?

老板都会想杀人!

这样的场面张楠见多了,有一次剡县电力公司隔壁新造一小区,每平方要价1万多,就建在山坡上,张楠还曾经想着去那买房子。

结果去看第一期,好家伙,第二期正在挖地基,一幢房子的地基下就好几座两晋大墓,两台200大型挖机卯足了劲干,别说施工员,似乎连那的项目经理都站边上督阵:挖,赶快挖,最快速度给老子挖干净!

自卸车排队等,管你墓砖、烂泥还是破碎文物,赶快拉走倒掉!

张楠看了一个多小时,就亲眼看着两座晋代墓从眼前消失……

不报警?

呵呵……

张楠是个文物贩子,承包土方挖掘的老板都是自己朋友,犯不着做恶人,那会害得朋友一下子拿不到施工款。

四处一看,挖起来堆着的一些小山一样高的泥土堆里,墓砖从汉代到明代都齐了,破碎的陶片、青瓷片更是随便就能找到。

盗墓贼一年能挖几个墓?

工程队那才是大头!

房子没买,嫌阴气太重。

而挖消防池这哥们就轻松多了,工程不赶工,多挖个几个小时的无所谓。

虽然工地在最繁华的大街上,但这座国有影剧院已经落伍,都不对外放映了,院子大门一关慢慢挖,闹中取静、无人打扰。

施工员是自己的人,小工是自己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