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7章 闲把无心算有心(1/2)

第二日孙大夫果然从邻村回来了,他听我的描述,赶紧给婶娘把脉,发现只是郁结于心导致的虚火,放宽心情,仔细调理就没事了,我这才放下心来。

已入腊月,再过个十几日便是新年了,想来在前世的时候,家住在北方,快要过年的时候天气已经很冷了,甚至会下几场雪,可是过年的气息很浓厚,每家每户都忙活着准备年货。

村里的家家户户也忙进忙出地置备着过年要用的东西,往年因为我太小,加上婶娘的身子还好,置办年货这种事,我是插不上手的。不过今年不同,叔叔要忙着收成,婶娘要养病,我便央着孙大夫陪我去买年货,青本来要跟着我,他本就是负责我的安全,我担心婶娘一个人在家里,硬是把他留下。

也是因为年关将近,镇上热闹了很多,年市会一直开到腊月二十八,此时正是最热闹的时候。

我兴致勃勃地东瞧西看,也不忘了抓紧孙大夫的手,惹得他呵呵地笑。其实我倒不担心迷路,只不过年货还没买,若是我和孙大夫走失了,我可没有力气把东西拿回去。

“丫头,你都要置办什么呢?”孙大夫虽然是个有品大夫,也许是因为年岁不大,加上眉目清秀、温文尔雅,反而更像是一介书生,他似乎出身不凡,却不曾对我们一家有任何鄙弃神色,反而尽心尽力地诊治婶娘,而且一闲下来便在村子里走动,从来不吝于自己的医术,博得了大家的好感和尊重。

“我也不清楚,往年都是婶娘准备的。”我苦恼地挠挠头,出门得急,也没问婶娘要置备些什么,加上集市上商品繁多,更加让我眼花缭乱,没了主意。

“那也没甚大碍,走走看看自然就明白了。”孙大夫温和一笑,牵住我的手,慢悠悠地顺着人流往前走。我点了点头,也紧随着他的脚步,心中琢磨着需要买什么东西。

这个时代的货币制度还不完善,加上这是五胡乱华的南北朝,所以集市上的买与卖大多是用布帛交易,甚至是以物易物。不过镇子里也收铜铢钱,这次我就是揣着婶娘给的铜铢钱,整整有三铢。我新奇地把玩了半天,不过听婶娘说,这三铢钱可以让普通农家生活三、四个月了,我先是被吓了一跳,后来想一想,在前世的农村里,普通农家一个月也就是一二百元钱便足够生活了。而一二百元对于城镇的人来说,不过是一个星期的生活费。

“大哥哥,我要这个,多少钱?”我尽量用最甜美的声音问道,压了压心头的火气。

“小姑娘,你爹娘在哪里啊?如果你喜欢,让他们给你买。”小贩也露出自以为最亲切的表情看着我,好声好气地说道。

“我……”我再次被打败了,难道小孩子就不能自己买东西吗?不过话说回来,我又不能把三铢钱掏出来吓唬他。我气馁地垮下肩膀,无奈地回头看向孙大夫,却见他一脸的促狭和有趣。

“孙大人,孙大叔,您不会是在看笑话吧?”我没好气地瞟了他一眼,低声地嘟囔着。

“你要信我,就把怀里的铜铢交给我吧!”孙大夫饶有兴致地打量着我,才笑眯眯地说道。

“本来想自己买东西的,为什么不让小孩子买东西呢?好吧,拜托孙大人了。”我叹了口气,把怀里已经捂得热乎乎的铜铢钱递给孙大夫。心里却在腹诽:难道说,小孩子只能买糖葫芦吗?

“定不负重托。”孙大夫被我郑重其事的模样给逗乐了,也正了正表情,逗趣儿似的说道。

“多谢,多谢!”我也被他的作态给逗笑了,扬了扬下巴,“喏,我要那支簪子。”

“这位小哥,这支簪子多少钱?”孙大夫勾起嘴角,上前问起价来。

“这位官人,这支簪子要50钱。”小贩转了转眼珠,笑嘻嘻地回答道。

“太贵了,”一见这小贩的做派,我一下子爆发了前世的砍价动力,急火火地冲上前来,“你这簪子不过是支木簪,雕工也不怎么样,怎么要50钱!”

“小姑娘,你这么说可就不对了,我这簪子雕工怎么不好,看这纹路,看这雕花……”小贩先是一愣,赶紧反驳起来。

“总归一句话,20钱。”我也不等他啰嗦完,直截了当地要价。

“那哪儿成啊!怎么着也得40钱。”小贩连连摇头。

“最多20钱,没商量。”我又拿起簪子,然后斩钉截铁地说着。

“不行。”小贩很坚定地摇了摇头。

“那算了。”我也不含糊,放下簪子就拽着孙大夫要走。

“嗳,嗳,得,就这么着,20钱就20钱吧!”小贩一见我要走,立时急了,赶紧松了口风。

“那多谢啦!”我喜滋滋地让孙大夫把钱付了,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簪子收起来。

“没见过这么厉害的小丫头!”小贩一边收钱,一边摇头喃喃着。

我抿嘴一笑,回头一看,见孙大夫也满脸的笑意,抱胸而立,颇有兴致地打量着我,倒把我看不好意思了。

“想不到你还挺厉害的。”孙大夫眨眨眼睛,顺势牵住我的手,继续逛集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