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二十九节 自己的路自己的选择

【原文】

世人只缘认得“我”字太真,故多种种嗜好,种种烦恼。前人云:“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又云:“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真破的之吉也。

【译文】

只因世俗之人把自我看得太重,所以才会产生种种嗜好种种烦恼。古人说:“假如已经不再知道有我的存在,又如何能知道物的可贵呢?”又说:“假如能明白,就连身体也在幻化中,一切都不是我所能掌握、所能拥有的,那世间还有什么烦恼能侵害我呢?”这真是一句至理名言。

【解读】

佛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

老子也曾经说过:“执留之狗成思,猿狙之便自山林来。丘,予告若,而所不能问兴而所不能言。凡有首有趾无心无耳者众,有形者与无形无状而皆存者尽无。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此又非其所以也。有治在人,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

意思是说:假如你没意识到万物的存在,也就不会感受到天理自然的支配,是为忘己。忘我的人,便可谓入于天,亦即和天合为一。如果承认吾人心中真有实体存在,烦恼便会尾随而至。

先哲主张“无我”,那是针对世人们“太有我”而说的。人们看“我”太认真,所以有种种烦恼。

人生每天都在品味着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你们体会到这是很有意思的事吗?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通常生活对每一个人也不是完全平等的。如果想要平衡自己的心理,就必须换个角度看生活,我们自己选择和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且人生的大多烦恼都是自找的,愁事发自自己的心理,人就是这样。心里要是有点什么事,就会忧愁万千,牵肠挂肚,离不开,扔不掉,脑子里整天就转着那点破事儿!那么,莫名其妙就会把烦恼全部占据自己欢乐的一面,其结果是不振。

俗话说:“野花不种年年收,烦恼无根日日生。”我们要是能想开了,就会发现烦恼其实就像一片乌云。心中是一片晴空的话,那烦恼又怎么能影响我们。烦恼像弹簧,你硬它就强。

这里有个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道理。

以前印度的一个国王整天郁郁寡欢,他让人去寻找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国王的手下来到一个山村,听到有人在唱歌以为这就是快乐的人,于是就寻着歌声找到了一个农夫。才发现农夫穷得连一双鞋子都没有。

他们就问他:“你快乐吗?”

农夫说:“我没有一天不快乐。”

“可是你连鞋子都没有!”他们觉得奇怪。

“我没有鞋,但我有一天看到一个没有脚的人,我才觉得我比他幸福多了!”农夫笑着回答道。

我们大家都要来学习农夫的聪明。在现在快速的生活节奏里我们每天烦恼东,烦恼西,其实,都是自己找的。

西方的一个心理学大师做过一个实验:

这个心理学大师让些志愿者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认为未来一星期的烦恼,然后放在一个指定的盒子里。一个星期后,他又让这些写烦恼的人去看看他们自己预计的烦恼是否成了真正的烦恼。可想而知那些预计的烦恼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烦恼。结果发现只有很少的二成预计的烦恼成为了真正的烦恼,其余的可谓是白烦恼了一个星期。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在生活中烦恼是我们自己寻找的。

这个心理学大师告诫我们:每天想自己该想的,做自己该做的,就足够了。

英国思想家洛克说过:人的幸与不幸,多半是自作自受。只有我们自己才能迫使自己进入不幸和自怨自艾的苦境,一旦无条件地投降就成为沮丧的牺牲品。

给自己一点空间,用智慧的来引导我们的生活,这样微笑重新回到脸上。要坦然面对失败、挫折,给自己重生的勇气,千万不可以悲伤或是绝望。有些时候换一种角度去品位生活未尝不是一种好的解脱方式。一味的给自己施加压力只能是折磨自己的心灵,受伤的还是自己。要多一份自信,就会发现其实生活充满着阳光。

试过后,你会发现:

换一种角度去生活,会觉得豁然开朗。

换一种角度去生活,会恢复往日的自信。

换一种角度去生活,会觉得海阔天空。

您最近阅读过:

木有最近阅读历史.&l;/br&g;&l;/br&g;17k(.17k.)火热连载 阅读分享世界,创作改变人生
本章已完成!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