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十六章、 蹴鞠比赛(上)(2/3)

并没有什么诀窍。

比的就是谁找到抢先的办法而已,只要是专心的人都能够做好。

想通之后,赵平立即叫来娘亲、舅舅、还有妙儿,一起来打马。

舅舅、娘亲不相信赵平能够取胜,但是这是唯一法子,也只好打起精神陪同赵平打马。

在打马之中,开始时赵平连输三局。

后来赵平很快就掌握了打马诀窍。

开始逐渐赢了,甚至发展到舅舅、娘亲、妙儿到后来发展成一家赢得三家。

三人不禁用茫然的眼光看着赵平,明明是初学者,为何这么快就把三个长辈全部赢了。

不过三人心里多多少少有了希望。

不过赵平赢得胜利的代价也不小,原本红润的脸色一片苍白,大脑一片浑浑沉沉。

到后来竟然是杨振背着回去。

他在杨振的背上竟然不知不觉睡着。

他的大脑也严重透支。

幸运的是,赵平回到舅舅住宅已经醒了。

昌元县曾经是昌州府所在地。

更何况现在在赵家庄的带动之下,昌元县繁华已经超过大足。

当然经济及财源收入竟然超过现在昌州府所在地的大足。

它自然也有自己的瓦舍。

所谓瓦舍,与现在的体育馆的足球场有些类似,只不过没有现在足球场那种专门的观众席。

繁华的地方天天都有商业性的蹴鞠表演,市民只要挣钱就买票入内观赏。

一些酒楼茶坊,也会组织蹴鞠表演吸引客人。

如大宋临安城中,有一处酒肆就起名“角球店”。

还有一处茶坊唤作“黄尖嘴蹴球茶坊”。

客人可以到那里一边饮酒喝茶,一边观赏足球表演比赛。

好不舒服。

赵家庄醉春风畅销大宋内外。

昌元县的瓦舍旁边也有一座茶坊,方便市民一边喝茶一边观看蹴鞠表演。

当赵平他们来到瓦舍之时,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对方个子普遍比自己高至少半个头,身高八尺不少。

全部身着充满喜庆的红衣。

在昌元县,他们是百战百胜的将军。

他们脚下放着一只鞠球。

是十二瓣硝过的软牛皮来缝合的圆滑面弹性极好空心皮。

通过手机查询,这个鞠球重量十四两。

外形重量大小及弹性与赵平生前足球差不多。

由此可见大宋传统蹴鞠艺术之成熟。

当前,它也超过昨天赵平昨天他们使用的那个空心鞠球。

毕竟他们是专业球队。

仅仅唯有八瓣当然弹性不好。

他们能够赢得胜利也是与他们那个完美的鞠球分不开的。

关键的是,他们蹴鞠技术也不差。

其中一个球员在场中不停表演。

以头、肩、背、膝、脚等身体部位顶球(绝对不允许用手)。

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而球不落地。

赢得观众呐喊尖叫。

当赵平这些穿着花花绿绿业务球队进场时。

这些职业球员用挑衅的眼光轻蔑看了看他们一眼。

观众甚至喝倒彩。

一个是百战百胜的职业球队。

而且是昌元县最有名的最有名“顺风队”!

一个是从来没有听说业务球队。

赵家庄虽然球队没有听说过。

可是赵家庄生产的物事谁没有听说过。

昌元县几乎人人都用过。

这也是昌元县的骄傲。

但是赵家庄的蹴鞠队却从来没有听说过。

这场比赛谁能够赢得胜利?

在有心人特别是瓦舍及赌坊的宣传之下。

由于赵家庄参与,看客比平时多了几倍。

后来者甚至与别人紧紧挤在一起才能观看。

从而导致今天昌元县的瓦舍格外热闹。

古人更加讲究名人效应。

虽然没有观看赵家庄蹴鞠。

但是赵家庄三个字含金量太高。

赵家庄制作的物事已经成为昌元县的骄傲,

顺风队的出场引起看客的欢呼声音,毕竟他们是常用将军。

相反,而赵家庄的出场就显得非常冷清,甚至还喝倒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