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八十六章:纳忽里的疏忽(2/3)

的记忆中,明军那边,似乎并没有姓燕的人,这是怎么一回事。

想不通这里面的原因,纳忽里看向丞相,问道:“丞相,这是怎么一回事?怎么还有燕字大旗?难道是那个我不知道的明军将领吗?”

纳忽里的脸色有些着急,他非常讨厌这种什么都不知道的感觉,这样的感觉让纳忽里人非常难受。

丞相一时半会之间也没有想到姓燕的将领是谁,可他毕竟见多识广,知道很多外人不知道的事情。

丞相皱着眉头,细细的思考着这里面的事情。

片刻之后,丞相忽然睁开眼睛,一脸恍然大悟的样子:“莫非,是大明燕王?!”

“什么?大明燕王?这怎么可能?”

纳忽里直接站了起来,脸上的惊骇都快变成了实质。

纳忽里就算再怎么孤陋寡闻,也知道燕王朱棣的名声。

这个大明境内,目前最能大的藩王,又如何不知道呢?

只是,他想不通,燕王朱棣封地在北平,为何现在跑到这里来了?

以纳忽里对朱元璋的了解,但凡让自己的儿子出来,那就代表着大概率有战事要发生。

一个北平的王爷,现在突然跑到了这里,这实在是太过诡异了。

“想不通,想不通。我实在是想不通,为什么,一个北平的王爷,现在跑到这里来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难道真的是燕王?而不是一个姓燕的将领?”

纳忽里一脸愁楚,他实在是不愿意相信这件事情。

“大王,反正现在明军的使者就在外面,不如直接让他们进来,咱们问一问就知道,没有必要在这里瞎想!”丞相说道。

纳忽里现在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这样做了。

纳忽里急忙下达了命令,没过多久,朱棣派出来的使者就来到了纳忽里的面前。

朱棣派出来的使者不是别人,正是历史上功名赫赫的张玉。

张玉本来是前元的官员,品级还不小,官职枢密院知院。

洪武十八年的时候,朱棣在一次清缴草原时,遇到了率众难逃的张玉。

当时朱棣还和张玉交手过,在搞清楚了张玉的来历和意图之后,朱棣收留了张玉。

历史上的张玉,最先投奔的人是大明朝廷,一直到洪武二十七年时,才被朱棣重视。

可陈松的到来,影响到了很多事情,以至于张玉和朱棣提前相识。

张玉是一员猛将,他垂手而立,站在纳忽里的面前,目不斜视,眉宇之间满是坚毅。

看着如此作态的张玉,纳忽里甚至还在惊叹此人不凡。

“不知阁下为何而来啊?身份又是什么啊?”纳忽里率先开口问道。

张玉静静地看着纳忽里,道:“在下乃是燕山左护卫千户,张玉。本人奉燕王殿下的命令,前来出使尔等!”

张玉以前在前元那里做过事,会说蒙古话非常正常。

再说了,哈密以前的时候,和前元同属一脉,说的话差不多是一样的。

张玉的态度很随和,可语气之间满是高傲。

看着如此作态的张玉,纳忽里也来气。

这里是自己的地盘,现在被你这样一个无名小卒蔑视,纳忽里又怎么能舒服呢?

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得到,最起码,纳忽里是知道了来的人就是朱棣。

暗暗心惊的同时,纳忽里也很好奇,为什么朱棣会来呢?这不符合常理啊!

丞相站在张玉的面前,问道:“不知道,你有什么想说的?又或者说,燕王殿下让你过来,是为了什么事情?再还有,你们的身份凭证呢?要是光靠一张嘴说,我们如何能相信你?”

张玉看着丞相,从身后的随从手中取出了身份明证。

这是一块金黄色的令牌,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

光是这样的一个精美的令牌,就不是普通人能够弄出来的。

丞相从张玉的手中接过这块令牌,认认真真的看着。

果然不错,这枚令牌是真的。

将令牌交给了纳忽里,纳忽里认认真真的看着,最终也相信了张玉。

“我们来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来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巡视哈密城以及周围的部落,同时,要是周围的部落有归顺之意,我们自然会进行收取!”张玉说出了自己的来意。

前半句话,纳忽里没有什么反应,可当张玉说到后半句话时,纳忽里的脸色就变了。

前不久,纳忽里刚刚将一伙人弄死,这伙人就是要投降大明的部落,现在明军突然出现在这里,其说的那些话,还是这样的,很难让纳忽里不相信,明军的到来,和之前的那件事情有关。

纳忽里和丞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睛中看到了疑惑。

只是现在并不确定这件事情的可信度有多少,有或者说,这只是大明的人在诈话。

丞相试探的问道:“听你这话的意思,你们明人,是想过来的这里,看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