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零一章:计谋(2/3)

陈松接着主持,也非常合适。

松江府距离金陵不远,快马加鞭的话,一天就能赶到,至于马皇后的病情,现在也没有那么严重,所以朱元璋就同意的此事。

想想也能明白,松江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老朱的钱袋子,如果不好好的经营,那以后还怎么好好的赚钱呢?

朱元璋的命令,很快就送到了陈松那里。

陈松在做了简单的准备工作之后,带着郑和以及随从便出发了。

这次比较赶,所以差不多一天的功夫就到了。

来到松江府之后,陈松将行李放在松江府的知府衙门,便带着手下人开始在松江府四周巡视。

想要主持好松江府的事情,就必须要弄清楚如今松江府的情况到底如何。

这是施政的基础,如果没有详细的了解,那么就没有办法做出符合松江府的种种政策。

陈松第一站就是市舶司,来到市舶司,迎接他的人是他的老属下,夏杨。

这人本来是户部主事,后来被陈松要到了这里,担任松江府市舶司提举。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是这个体局,没有任何升官。

不是朱元璋不重视他,实在是他太重要了。

朱元璋害怕将此人换掉之后,松江府市舶司会出现乱局。

夏杨陪着陈松在码头上转悠着,如今码头上的船只很多。

但大部分都是从龙江宝船厂那边开过来的战船,至于商船,已经在入秋之前,去倭国以及高丽贸易去了。

明年开春之后才会回来,这些商船走后,就将码头空了出来,于是这些战船便开了过来。

夏杨站在陈松的身后,耐心的给陈松解释着,如今市舶司的种种情况。

“如今市舶司有商船三百五十二条,大型福船有八十多艘,剩下的基本上都是中小型商船。

这些商船,前去贸易的地方很杂,除了倭国高丽之外,甚至还有远在千里之外的台员岛,至于更远处,目前并没有去过。

这些商船每年会为市舶司带来上百万两白银的收入。除过是市舶司的商船外,还有一百来艘商人们的商船。

这些商人们几乎都会跟着市舶司的船队前去贸易,每次出去贸易,会有一部分海防司的战船开路……”

夏杨说的很清楚,一五一十,将如今市舶司的所有情况,全都说了出来。

陈松不是外人,这些事情没有瞒着他的必要。

陈松双手背在身后,听着夏杨的描述,不停的点着头:“不错,不错,现在市舶司能有如今的局面,全部是你们这些人的功劳。

放心吧,等我回去之后,肯定会将你们的功劳说给陛下。”

夏杨对这些事,没有多么的火热心。

要是为了官职,夏杨也不可能会从户部,跑到市舶司来。

要知道,那个时候的市舶司提举,不过是一个不入流的官职。

“下官对这些东西并没有多少火热心,在市舶司这么多年,下官明白身上的担子有多重。

如果只是为了升官发财,那下官那个时候,也不可能跑到市舶司这里来。”

夏杨说的很认真,某种程度上来说,似乎是在做着某种保证。

陈松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对夏杨的这个说法,非常的认同。

拍了拍夏杨的肩膀,陈松劝勉道:“以后,市舶司不可能只有这三个。

海洋,海贸,终究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如果大明不能将这些财富吃下去,那么就会养富敌人。

等回去之后,我会向陛下提议,成立一个对外总理事衙门,将鸿胪寺、市舶司,以及对外海贸之事全都统一起来。

好好做,以你的能力和功劳,这个衙门的总理事大臣,非你莫属。”

尽管夏杨的本意不是升官发财,但能遇到,总是好的。

而且,这也代表了陈松对他能力的看重,对他的赏识。

举手投足之间,便建立了一个新的衙门。要是这话是别人说的,夏杨一万个不相信,可这话是陈松说的,那他就不会怀疑。

从陈松开始入职朝廷一直到现在,成立的衙门实在是太多了。今天,说要成立一个新的衙门,夏杨不会有任何怀疑。

陈松的目光又放在了海面上,其实,他还有一个更大的野心。

那就是对传承了将近千年之久的六部九品官职,进行革新。

六部,管理天下之事。可天下之事,又何其繁多?将天下之事交由六部管理,实为行。

以前,路引制度之下,民不出家乡,事情也少,管理起来也很简单。

可如今,在陈松的鼓励之下,朝廷先后实行一条鞭法,官绅一体纳粮,税收改革,货币改革,市舶司建造等等一系列的事情。

这些事情,每一项拉出来,都是对以往的颠覆。

从那个时候开始,天下的事情,就以几何的速度不断膨胀。

如今的六部,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