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九百零四章 成王败寇(1/2)

“为何他们要置你于死地?”

“反对朕的那些人,只是在延续这片土地的传统,成王败寇,成功者拥有一切,而失败者一无所有包括生命。不能因为三代大齐皇帝短暂的新政,就否定这个延续千年的传统。”

长崎之旅匆忙结束,景炎皇帝亟需返回天心城,处理他和反对派之间的矛盾。在回国途中,玛丽尝试和刘帆探讨更深层的话题。

玛丽忧心忡忡问道:“你的情报头子把事情搞砸了?”

吴忠国确实把事情搞砸了。

他给刘帆制定的平叛计划只执行了一半便宣告失败,天心城内的反叛者头目对投靠政府并不感兴趣,也就是说吴忠国虽然将钱送给了敌人,然而敌人却没有投降,杀鸡儆猴这招更是天方夜谭。

更大规模的罢工、游行开始酝酿,反对派代表点名只和景炎皇帝对话,连国会几位德高望重的大臣都不够格。

事已至此,刘帆只能尽快回国,亲自结束这场闹剧。

“叛乱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单纯是因为内阁要加征税收吗?”

“你觉得呢?大齐的税收比不列颠要低出很多。”

玛丽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

关于这次叛乱的根源,起初英国人认为只是因为经济问题,源于内阁的突然加政税收,引发了民众广泛的反抗,后来在得知齐国公民各项税收综合下来只有欧洲公民的三分之一时,她便立即推翻了自己的想法。

阳光洒在太平洋海面上,蔚蓝的海水在万丈金光下泛着金黄色,水天相接之处挂起一道彩虹。

她不确定自己是否还有机会看到这样美丽的日落。

按照景炎皇帝刚才提出的理论,这片土地的权力竞争往往伴随着你死我活,如果这次回到天心城不能平息叛乱,景炎皇帝和他的大齐帝国都将面临覆灭的危险。

景炎皇帝咬牙切齿道:“天心城是天下人的城,不是他们几个暴徒的,他们想毁掉这座城,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玛丽好奇问道:“那么,天心城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尽管往事不堪回首,景炎皇帝还是耐心向他的皇后介绍起这座都城的来历。

“平心而论,”刘帆眺望天心城方向,若有所思道:“这座都城从建立之初便充斥着阴谋与残暴。”

大概没有皇帝像刘帆这样贬低自己的都城,贬低自己的祖宗。

“这座城是太祖皇帝建的,准确说是国舅金大久建的。”

“那时候京师已然残破,又有前明残余势力,西安洛阳衰败不堪,不堪为我朝都城,南方如金陵扬州皆霸气不足,总之都不宜定都,加之当时主要对手为靠近南边的红毛夷,于是太祖皇帝就选择在均州,须知先前太祖皇帝的籍贯便在这里。”

玛丽这才知道原来大齐太祖皇帝刘招孙的故乡是在这片山清水秀、物华天宝之处。

“不过后来证明,以天心城为都城,代价极为惨重!”

“惨重?死了很多人吗?”

玛丽皇后聚精会神的听着,在景炎皇帝的描述中,天心城的每一座宫殿,每一段城墙都流淌着公民(从前称之为百姓)的血泪。

仿佛这座城的存在便是一种原罪。

的确算是一种原罪。

一百多年前刘招孙的大舅哥金大久驱使数十万军民均州旧址上修筑都城,耗费人力财力无数,单是为了将巨木从缅甸安南运出深山,便累死上千名役工。都城断断续续修建了十年,期间遭遇一次地震,两次洪水,三次火灾。据说都城建成之日,至少有五千具尸体被永远掩埋在地底下。

那是大齐疯狂扩张的年代,疆域不断拓展,人口持续增加,各种超级工程也争先上马,除了营建天心城,刘招孙生前还疏通运河,开辟海运航线,扩建码头,修缮驿道····这些工程在当年堪称气势恢宏,然而在他驾崩后不久,这些劳民伤财的基础工程便陆续被叫停——帝国再无力承担这些高昂的成本了。

说回到天心城修建,在建成这座雄伟的、足以媲美唐长安,古罗马的都城后,朝廷很快又强令武昌、长沙、开封、西安等地百姓,共计五十万人迁徙至此,填充人口。然而当年因为这项错误决策,颠沛流离病死饿死于中途者不计其数。

好在当年太祖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不过五旬便龙驭宾天,否则不知道在他的治下大齐将沦为怎样的人间地狱·····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天心城见证了太祖皇帝的急速崛起与瞬间陨落,见证了太宗皇帝中兴的新政,见证了长公主与刘堪的骨肉相残,见证了废太子刘无忌的癫狂和天授女皇的力挽狂澜,当然也见证了景炎皇帝的还政于民全面放权。

大齐王朝历经四代,跨越百年,各项制度的演化已经渐渐背离创始者的初衷。

刘帆始终坚信乌托邦是不存在的。

同样的,他对太祖一手创立的极圈主义制度深恶痛绝,虽然后世史官们在记录太宗皇帝后期那段历史时,通常会说“因为奸臣蛊惑,大齐在草创之初走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