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390章 戴森球(2/2)

同一点上,以此起达到类似于激光炮攻击的效果。

当这种透镜阵列规模足够大的时候,它可以跨越几万光秒,形成强度远高于超级巨舰主炮的攻击力。并且这种攻击是持续性的,是不需要额外能源支撑的。

依托这两类防御装置,机器人文明将会生产出规模达到数百亿的无畏舰,这些无畏舰将会让x5236星系形成一个灵活的弹性防御系统,把x5236星系防守得如同铁桶一般。在这个防御系统面前,同级文明将很难攻下,即使五级、六级文明,在大量超微子炮面前,恐怕也很难讨到便宜。

建设计划和拓殖计划制定出来之后,机器人文明开始大批离开x5236星系,前往周围的星系进行拓殖。并且机器人文明的生产大军开始在x5236星系铺展开来,将一颗颗岩质星球变成固定炮台。

人类在x5236星系稳定发展,第一个十年里,通过周边其他星系的拓殖,五艘绿毯号终于恢复原状,人类再次获得海量的廉价反物质支持。

人类的生物文明吞噬着周边星系的水源,机器人文明吞噬着周边的星系的金属物质。当人类发展到一定规模,再次表现出地球时期的本性,变成一股蝗虫一般的存在,所过之处留下处处坑洞。

在第二个十年里,人类的生物文明通过摄取大量水源,规模再次暴增。前往各星系的拓殖舰队又带回了五艘同等规模的绿毯号,这些绿毯号的到来让科学院提出一个疯狂的计划。

科学院计划将这些展开的绿毯号联结起来,组成一个环绕恒星的光能收集装置。这个装置被称为戴森球,曾经戴森球只出现在人类的科幻作品中,现在人类已经开始在现实中考虑实现它的可能性了。

不过按照科学家的计算,如果想要组成一个完整的,完美收集所有恒星光能的戴森球,人类就需要给x5236恒星建造一个球形外壳。这个球形外壳会将x5236恒星彻底遮蔽起来,保证充分利用每一分能量。

想要建成如此规模的一个戴森球,仅凭人类现有的十艘绿毯号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绿毯号是由生物组织构成,它无法距离恒星太近,假设说它距离恒星的距离为6000万公里,那么它表面温度将会常年保持在5、600摄氏度左右。

如果按照6000万公里算,如果想要构建一个戴森球,这个戴森球的球壳表面积将会高达5*10^16平方公里。而一艘绿毯号在充分展开后的表面积才只有20亿平方公里,就是说差不多需要2500万艘绿毯号才能构建出一个笼罩x5236恒星的戴森球。

这个工程量已经庞大到人类无法承受,并且人类花费如此代价,构建出如此规模的一个戴森球,其实并没有实际意义。

如果这个戴森球建成,人类的反物质产量将会极大富裕,这个产量甚至远大于所需的程度,如此多的反物质人类根本不可能消耗得掉。所以这个戴森球的方案被提出来,经过认真的计算之后,不得不被放弃掉。

不过受这个想法的启发,有科学家提出更进一步的构想。既然人类用不到如此规模的戴森球,那么人类是否可以构建一个刚好满足自己需求的戴森球呢?

这个并不难,人类现在就可以做到,问题是,戴森球的核心就是恒星,人类构建了刚好满足自己需求的戴森球,那么上哪里去找如此小的恒星呢?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