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求月票!!!)(3/4)

,这些智慧结晶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半个小时后。

老汤停留在了最后一座墓碑前,抬头瞻仰着挂在墓碑上的肖像画:

“这座是约翰·道尔顿先生的坟墓与墓碑,也是距离现在年代最近的一座,新建不过六年。”

说着说着。

老汤的眼中流露出了一丝明显的艳羡,感慨道: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墓碑啊也不知道我死之后,有没有机会能被埋葬在这里?”

徐云抬头看了眼这个感怀人生的青春版大佬,没有说话。

开玩笑。

你可是未来的开尔文勋爵好吧?

未来你不但会被埋在这里,位次还会相当靠前呢。

实际上不仅仅开尔文。

小麦、达尔文老达、法拉第、斯托克斯

这些与徐云有过数面之缘的人,死后都会被埋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其中达尔文的墓甚至就在小牛旁边,再过一百多年还会加上个叫做史蒂芬·霍金的‘晚辈’。

话说回来。

等到自己这次任务结算回归现实,是不是可以抽空去趟伦敦,给小麦老汤他们也烧点啥东西?

半个小时后。

徐云和老汤在亚姆查神父热情的告别声中,一步步离开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考虑到今晚要在伦敦留宿,老汤便又带着徐云先去一家宾馆开了个标间,又把肚子垫了个六分饱,便开始做起了最后的等待。

一个多小时后。

咔哒

老汤看了眼怀表,干净利落的将其一合,对徐云说道:

“好了罗峰,时间差不多了,我们该出发了。”

徐云点点头,将手上的书收起,起身与老汤走出了房间。

海德公园的占地面积多达360英亩,除了毗邻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之外,还靠近大英博物馆与白金汉宫。

受此影响,公园之内自然也被分隔出了许多块区域。

虽然大多数区域对普通人并不设防,但也有一些区域寻常人想要进去就没那么容易了。

比如说

这次晚宴举办的地点。

“使徒社的常规聚会都在剑桥校内举办,但成员纳新以及年会这两件大事,就不是校内使徒社所有能力组织的了。”

老汤从海德公园西南角入内,沿着某个方向直行,同时介绍道:

“所以几年前,经过一些已经毕业的‘使徒’们的讨论,最终大家决定把面试晚宴设立在海德公园的陶丁小屋。”

“至于房租和聚会的其他开销,则由社团经费中支出。”

徐云上辈子对于使徒社的认知相对有限,闻言不由看了老汤一眼:

“社团经费?靠成员募集来的吗?”

老汤笑着摆了摆手,一脸‘你图样图森破’的表情,解释道:

“使徒社是剑桥大学唯一一个享受学校经费以及皇室经费的社团,每年的活动经费大概八百多英镑,足够平时的用度开支了。”

八百多英镑?

听到这个数字。

绕是徐云有后世的眼界与阅历,心中不禁依旧有些咋舌。

好家伙。

1850年的八百英镑,在后世差不多就是60多万的购买力了。

60多万在科研项目方面可能不算什么,但在社团层面

这样说吧。

后世一所普通大学常规学院的外联部,一年能拉到两万块钱的赞助都算很牛叉了。

985级别、校团委对接的外联靠着学校的大旗或许能拉到十万以上,但那是整个小学生会的赞助金额

更别说使徒社的人数最多只有12位那些已经毕业的使徒除了聚会之外,实际上是几乎不会或者说也没脸皮去占用经费额度的。

使徒社在剑桥大学以及英国皇室心目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十多分钟后。

徐云跟着老汤抵达了一处小庭院外。

这处庭院的区域很僻静,周围围着篱笆,整体占地面积大概一亩多点。

其中建筑主体的占地面积看上去三四百平米左右,是一间单层的小屋,看上去装饰还算华丽。

庭院的西南侧大概一公里不到,则是一片灯火通明的建筑群,与庭院的安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徐云上辈子好歹在英国待过一阵,这种代表性的建筑还是认得出来的那儿就是赫赫有名的白金汉宫。

看看眼下的时间。

说不定阿尔伯特亲王正在和维多利亚女王讨论学术问题,一个夹道相迎,一个倾囊相授?

咳咳

随后老汤熟练的推开篱笆桩,带着徐云走进了庭院。

当徐云二人进入庭院时,院内正有一位年轻的男子正哼着小曲,轻快的准备着用的烧烤架。

听到篱笆桩处传来的响动。

年轻人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