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七十六章 你们可曾听说过......(3/5)

一抽:

“”

这话咋听的有些奇怪呢

随后他连忙摆了摆手,解释道:

“郭工,您后半句有些高抬我了,我可没有那种本事。”

“不过您前半句话倒是没说错——是的,我准备搞养殖,不过养殖的并不是鸡鸭牛羊这些东西。”

老郭想了几秒钟,恍然道:

“哦,那就是养驴?”

徐云:

“????”

见此情形。

一旁的王老看不下去了,忍不住轻咳一声:

“好了好了,老郭,你就别添乱了。”

“小韩,你继续说吧,准备怎么变出这么多的蛋白质?”

或许是由于现实的交集。

徐云对于王老还是有些敬畏之心的,闻言便立马说道:

“厂长,郭工,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一种叫做黑水虻的昆虫?”

“黑水虻?”

听到徐云嘴中冒出的这个词。

老郭、李觉、王老以及钱五师的脸上,齐齐冒出了一个问号:

这是啥?

随后徐云想了想。

从桌上取过纸笔,用勉强能握笔的手在图上画了个灵魂图示:

一片树叶上趴着一只火柴棍似的黑长昆虫,有点像苍蝇,但是颜值比苍蝇要高很多。

当然了。

虽然这图和写生相比区别很大,但还是不难看出这玩意儿是一种昆虫。

见此情形。

老郭不由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道:

“小韩,莫非你是指养这种黑水什么的虫子,然后把它拿来像蚂蚱蝗虫似的烤或者炸?”

有些昆虫的蛋白质含量高,这算是一个传播度很广的知识。

同时对于这年头的人来说。

吃昆虫倒还真不是啥稀奇的事情,哪怕是一些80后甚至90后在童年时也吃过烤蚂蚱来着。

像当初去贵德县的路上,蔡少辉见到一头屎壳郎都想着抓来吃呢。

没办法。

这年头的物资实在是太贵乏了。

然而令老郭有些意外的是。

徐云却认真的摇了摇头,解释道:

“你猜错了,郭工,我的意思不是吃成虫,而是吃”

“黑水虻的幼虫——或者准确来说,是幼虫磨成的蛋白粉。”

黑水虻。

这是在后世非常有名的一种资源昆虫。

它是一种水虻科的扁角水虻属动物,英文名叫lack oldier ly。

它的成虫形态与蜜蜂相似,无毒无害,体长13-22mm。

这是一种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能够以动物粪便、生活垃圾甚至杂草为食,生产高价值的动物蛋白饲料。

例如在徐云穿越的后世。

很多地方便出台了相关养殖政策,全力扶持黑水虻养殖产业链。

而除了成虫用途多样,黑水虻的幼虫同样价值不菲。

首先。

黑水虻的幼虫是也就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指定资源昆虫之一。

它的蛋白质含量足足高达44%,仅次于大麦虫的51%,比面包虫和樱桃蟑螂还要高。

而且与大麦虫不同。

黑水虻的幼虫不含有致病菌,反倒是带有抗菌肽——这玩意儿还可以抵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病原菌。

201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可食用昆虫:食物和饲料保障的未来前景》中,黑水虻幼虫位列可食用前景的第一位。

诚然。

这种报告的前瞻性大于实用性,如今黑水虻幼虫制成的蛋白粉主要是动物饲料。

但的权威性多少还是有些的,至少要比什么瑞典少女靠谱多了。

例如在徐云穿越来的后世。

中州已经有官方的牧业机构在研究黑水虻幼虫蛋白肽的制备了,论文doi是19369/2095-002。

又比如13557/1002-015这篇论文,可是实打实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51274153。

更关键的是

虽然黑水虻的发源地是美洲,但实际上这玩意儿早在19世纪就出现在国内了。

很多黑水虻介绍上的所谓【近些年引入国内】指的其实是黑水虻养殖技术,而非物种本身。

说来也巧。

黑水虻恰好是之前吡虫啉研究中的一个对照组,所以徐云当时还和裘生很深入的查过一些资料。

其中有一份资料记载的便是在今年的十一月份,华夏十万大山中的靖西市三叠岭瀑布附近,便有人发现了一处黑水虻的超大聚集点:

当时发现的黑水虻数量超过了十数万头,可惜很快便被靖西当地以处理蝗虫的方案清剿干净了,因为他们以为这是一群苍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