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三百四十六章 士农工商并无高低贵贱(3/3)

但没有制止,而是采取了默许的态度,毕竟这些购买海外贸易股份的人,都是支持和信任他的人,朱元璋岂会在这个时候拆自己的台?

而且,朱元璋之所以默认百官借着海外扩张之机发财,是因为朱瀚之前对他的提醒:大明的商业经过推动的确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这些进步是非常片面的,如果想让商业进一步发展,就需要朝堂上的官员作为其中的推动力。

至于这个推动力到底是什么,朱瀚没有说,朱元璋现在还不是很清楚,可他相信朱瀚说过的话,而且他也相信距离那个时间……并不会太远,因为朱元璋已经有些忍受不了官员们借着海外贸易的机会发财了。

朱元璋是一个非常较真的人,而且是非常固执的那种,他认为官员就是官员,商人就是商人,这两者不要有什么牵扯……当然,大明官府管辖的商业不算,那些属于朝堂职能部门的一部分,但除此之外的那些,就不能继续这般不清不楚的扭在一块。

朱元璋讨厌腐败,官员收受贿赂是绝对不可以被原谅的。

而官员参与到生意中,是最容易出现关上勾结现象的。

朝堂上的政令是这些官员制定出来的,他们是最先知道政令的人,如果让他们发现政令中可以得到的利益,必然会第一时间和相熟的商人勾结,这不利于商业的平衡发展。

朱元璋想改变这一现状,但如何去做却让朱元璋有点拿不定主意。

如果换成平常,朱元璋肯定会第一时间去找朱瀚,询问朱瀚的想法,但最近他却有点怂,不因为别的,就因为朱瀚识破了朱元璋让沐英和平安去殷州的小算盘,让朱元璋在面对朱瀚的时候有点忐忑。

“咱难道还不会自己想吗?”

朱元璋想了半天,最后还是从朱瀚和他说过的话中找到答案。

朱瀚曾经说,大明商业的发展需要大明官员的推动……难道,七五的意思是想,逼迫百官放弃官职,然后去经商?

当朱元璋心中冒出这个想法后,立刻从脑海中挥之不去了,仔细的思考一番后,猛地一拍大腿:“七五可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士农工商……士在头,商在尾。

朱元璋接受朱瀚的建议,不断地在提高商人的地位,并且让士农工商的地位在一条水平线上,可在一些人眼中,商人依旧是最末等的那个,官员依旧是高高在上的。

可是,如果逼迫官员下海经商,这就很有说法了,就算在大家眼中商人依旧是末等职业,但那些下海经商的官员却会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其他人士农工商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