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九百六十一章 官员调动,探索海外?(2/3)

看向朱标,眼神中既有威严也不乏慈爱:“标儿,这么早来找朕,有何要事?”

朱标从袖中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奏章,双手呈上:“启禀父皇,儿臣近日对朝中官员进行了一番考察,认为有必要进行一番职务调整,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这是儿臣草拟的方案,请父皇过目。”

朱元璋接过奏章,缓缓展开,仔细审阅起来。朱标站在一旁,心中忐忑不安,却努力保持着表面的平静。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御书房内静得只能听见朱元璋翻动奏章的声音。终于,朱元璋放下奏章,抬头看向朱标,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标儿,此方案考虑周全,既体现了你的远见卓识,也彰显了你对国家的责任心。朕心甚慰。”

朱标闻言,心中大石落地,连忙躬身谢恩:“多谢父皇夸奖,儿臣定当继续努力,不负父皇厚望。”

朱元璋微微点头,话锋一转:“不过,标儿,你要记住,朝中局势复杂多变,任何改革都需谨慎行事。你不仅要考虑方案的可行性,更要考虑如何平衡各方势力,确保朝局的稳定。”

朱标恭敬地应道:“儿臣谨遵父皇教诲,定当小心谨慎,稳步推进改革。”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挥手示意朱标退下:“去吧,按照你的方案去执行。朕相信你能做得很好。”

朱标再次躬身行礼,退出御书房。走出御书房的那一刻,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与决心。

与此同时,在燕王府内,朱棣也得到了朱标即将进行职务调整的消息。他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冷厉。

“先生,看来朱标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对我们动手了。”朱棣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谋士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殿下勿忧,朱标此举虽猛,却也有其破绽。我们可借此机会,一方面加强我们在朝中的势力布局,另一方面则寻找机会揭露朱标的软肋,让他在朝臣和百姓面前失去信任。”

朱棣点头,眼中闪烁着决绝:“好,就依先生之计行事。不过,我们需更加小心谨慎,确保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而有力。”

谋士躬身应命,心中暗自盘算着接下来的布局。

朱棣与谋士的对话在燕王府的书房内继续进行,烛光摇曳,映照出两人阴沉的面容。

“殿下,太子此次人事调整,意在巩固其在朝中的地位,我们需寻机反击,不能坐视其成。”谋士压低声音,眼神中透露出几分狡黠。

朱棣微微点头,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不错,太子此举看似稳健,实则暗藏锋芒。我们需找到他的软肋,一击即中。”

谋士沉吟片刻,提议道:“殿下,太子虽在朝中根基渐稳,但在民间的影响力尚显不足。我们可从这一点入手,制造舆论,让百姓对太子产生质疑。”

朱棣闻言,眉头微皱,随即舒展开来,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此计甚妙。太子若失了民心,其地位自然不稳。但具体如何操作?”

谋士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殿下可暗中扶持一些在民间有影响力的士绅和文人,让他们撰写文章,抨击太子施政中的不足之处,同时夸大其辞,引导舆论走向。”

朱棣点头表示赞同:“好,此事便交由你去安排。务必确保每一篇文章都能深入人心,让百姓对太子产生怀疑。”

谋士躬身应命:“微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殿下所托。”

朱棣挥了挥手,示意谋士退下,独自坐在书房中沉思。他必须找到太子的弱点,给予致命一击。

与此同时,在东宫内,朱标也在与心腹幕僚商讨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舆论攻击。书房内烛火通明,气氛紧张而凝重。

“殿下,燕王殿下素来擅长利用舆论造势,我们不得不防。”一位年长的幕僚忧心忡忡地说道。

朱标点了点头,眼神坚定:“本宫知晓。但民心所向,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我们要做的是继续推行仁政,让百姓真正受益,自然能赢得他们的支持。”

另一位幕僚补充道:“殿下所言极是。同时,我们也可加强宣传,让百姓了解太子殿下的治国理念和施政成果,以正视听。”

朱标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众幕僚:“诸位言之有理。我们要两手抓,既要做好实事,又要加强宣传。让百姓看到我们的努力和成果,自然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众幕僚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朱标深知,这场权力斗争不仅仅是朝堂上的较量,更是民心之争。

朱元璋在御书房内沉思片刻后,突然唤来心腹太监,吩咐道:“速去召瀚弟入宫,朕有要事相商。”

太监领命而去,不久,朱瀚便匆匆赶到御书房。他步入书房,见朱元璋面色凝重,心中不禁生出一丝不祥的预感,连忙行礼道:“臣弟朱瀚参见陛下,不知陛下急召臣弟入宫,有何要事?”

朱元璋凝视着朱瀚,眼中闪过一丝深沉的思考,缓缓开口道:“瀚弟,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