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七三章 无心之过(1/2)

朝会结束之后,裴寂走出了武德殿。他刚走下玉石台阶,就听到背后有人喊自己。他回头一看,原来是潘鸿展。只见潘鸿展脸上挂着讨好的笑容,凑上前来道:“宰相大人,您别生气,刘文静就是那副德行,您别跟他一般见识。”

裴寂怒气未消,愤然地:“潘大人,今天的事你都看到了。我说东,他偏说西;我说天,他偏说地。处处跟我做对,真是岂有此理!”

潘鸿展一听,连忙安慰道:“宰相大人,您深受皇上信任,位高权重,刘文静自然妒忌您。不过您放心,今儿这几桩事,下官一定按您的意思去办理。”

裴寂听了,瞧了对方一眼,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知道潘鸿展是个聪明人,知道该如何站队。

刘文静走出太极宫后,登上了停在宫墙边的马车。车夫一挥皮鞭,马车缓缓驶离。刘文静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他今天在殿上跟裴寂争吵了一番,仿佛出了口恶气似的,心里稍微舒服了一些。

其实,他与裴寂并非天生不和,最初两人还是好朋友呢。刘文静字肇仁,他自称远祖是彭城(今徐州)人,而世代居住于京兆府的武功县。其父刘韶,曾任隋朝官员,在战场上英勇战死,被赠予仪同三司之爵。刘文静因是死难官员之子,承袭了其父的爵位。

大业末年,刘文静担任晋阳县令时,与担任晋阳宫副监的裴寂结为好友。两人志同道合,经常一起饮酒,谈天论地。有一天晚上,裴寂见城上巡逻的士卒燃起烽火,不禁感叹说:“天下将乱,我们将去何处安身啊?”

刘文静闻言,笑着回答道:“裴兄不必担心,乱世之中方显英雄本色,你我二人难道会贫贱终身吗?”

大业十三年(617年),唐国公李渊出任太原留守。刘文静看出李渊胸怀大志,便主动结交。他对李渊的次子李世民赞赏有加,常对裴寂说:“李世民绝非池中之物。他豁达大度、神武雄豪,堪称汉高帝、魏太祖一流的人物。年纪虽轻,却是天纵之才。”

当时,李世民看到天下大乱,隋朝江山岌岌可危,便招募宾客,暗中筹划起义。恰在此时,李密造 反,刘文静因为与李密有姻亲关系被捕入狱。李世民前往监狱探视刘文静,与他一起商议起义大计。

刘文静出狱后,将裴寂介绍给李世民认识,三人一同谋划起义之事。他们知道这条路充满了荆棘与危险,但他们依然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征程。因为他们心中都有着同一个信念——为了那至高无上的权力与荣耀!

裴寂出身于河东裴氏西眷房,幼年丧父、由兄长抚养成人。他十四岁补任蒲州主簿,后来仕途一帆风顺。担任晋阳宫副监时结识了正监李渊,两人趣味相投、一见如故、经常一起喝酒下棋到深夜,还时常纵论天下大势。

李世民屡次劝说父亲李渊起兵造 反,可李渊就是不答应,还威胁要把他送与朝廷治罪。正当李世民一筹莫展之时,刘文静出了个主意,他让裴寂趁李渊醉酒,安排两名宫女侍寝。李渊酒醒后一瞧,完了,睡了皇帝的女人,犯了杀头之罪,这下不想反也得反了。可见,晋阳起兵时,刘文静与李世民先谋划,然后才把裴寂拉进来的,若论功劳,刘文静丝毫不逊于裴寂。然而,李渊登基后,对裴寂宠爱有加,群臣莫及。刘文静与裴寂地位悬殊,待遇迥异,心中难免生出不平之气。

马车缓缓地驶抵府邸大门前,车轮与石板路的轻吟浅唱渐渐停歇。刘文静缓缓步下马车,步履稳健地朝大门走去。他刚踏入那熟悉的院落,就见一道身影从门内匆匆迎出。他定睛一瞧,原来是胞弟刘文起。

刘文起一身战袍,虽已卸去战场上的肃杀之气,但那份属于冠军大将军梁实麾下将领的英姿勃发,依旧不减分毫。他率军驻扎于华州,平日里难得归家,此刻相见,自是满心欢喜。他迎上前来,笑道:“大哥,你回来啦?”声音中带着几分久违的激动与亲切。

刘文静乍见弟弟,略显诧异地:“文起,你怎么回长安了?”言语间,既有对弟弟归来的欣喜,也有一丝不解。刘文起一听,笑着答道:“大将军派我回来办些差事。”

“什么差事?”刘文静追问,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关切。

“哦,去兵部送公文,去户部催粮饷。”

刘文静听后,点了点头,随口问道:“差事办完了吗?”刘文起答道:“都办完了,我在家住一晚,明天一早就回去。”兄弟俩边说边步入屋内,气氛温馨而融洽。

夜幕降临,月华如水,刘文静命仆人摆上酒菜,兄弟俩围坐在一起,杯觥交错间,畅谈着别后的点点滴滴,从儿时的趣事到如今的世事变迁,每一句话都饱含着深情与厚谊。直到夜深人静,方才各自歇息。

次日清晨,天边初露曙光,刘文起便已起身。他漱洗完毕,一身整洁的战袍,英姿飒爽,前往马厩牵出自己的那匹黄骠马,然后熟练地套上马鞍。刘文起牵着马来到院子里,正巧碰见了管家。管家一见,连忙迎了上来,满脸堆笑道:“二爷,您这就要走哇?”

刘文起点了点头,神色淡然,仿佛早已习惯了这种来去匆匆的生活。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