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十三章(2/4)

高高在上的皇帝手里正拿着那张泉州知府昨夜快马奏上来的急报,漫不经心的敲着龙案。&l;/br&g;

大臣们自然知道皇帝问得是什么,纷纷对望一眼之后,丞相站了出来&l;/br&g;

“陛下,李县的县令私自开仓,实乃罪大恶极,现在各地灾民们成天堵在县衙或者府衙州衙,要求开仓,要是这大仓一开,疏朗的铁骑就无后方保障,到时候,万一发生战事,我疏朗可谓后继无力,后果不堪设想啊!恳请陛下严惩那李桥,以儆效尤!”&l;/br&g;

“丞相大人未免多虑了,现在边关风平浪静,就是有战事咱们也有十年的备用粮草,何需担心。倒是现在持续干旱,天灾作怪,百姓们民不聊生,有些地方甚至颗粒无收,这正是咱们救百姓于水火的时候,这时候不开仓放粮,只怕会激起民变,陛下应当重赏李桥,以安天下民心”。&l;/br&g;

丞相话一说完,另外一位大人就迫不及待的站了出来。&l;/br&g;

大臣们没想到还有和丞相公开唱反调的,顿时纷纷转头看了过去,就连皇帝也颇为诧异的看了那个站在角落的年轻人两眼。&l;/br&g;

“你是何人?”皇帝发现这是张生面孔,能够站在这盘龙殿的都是些老头子,这般年轻的倒是不多见。&l;/br&g;

“臣,户部书吏人离未,叩见陛下”刚才出声的那位小官跪倒在地,声音不卑不亢。&l;/br&g;

“哦,书吏人……你叫离未,朕记得最近好像没有举行科举……”皇帝若有所思的敲了敲桌子,眼神却是飘向了前面的吏部尚书成大人。&l;/br&g;

成大人抹了一把头上的冷汗,战战兢兢站出来道“陛下,这离未是刚推举的孝廉,户部最近缺人缺的厉害,臣就将他调往户部任职”。&l;/br&g;

皇帝这些年一直不举行科举,也不任用任何新的官员,现在各部都差人差的一个人当几个人使,就等着每三年各地推举的孝廉、孝子来顶缺,可是孝廉孝子本就不多,还要有才学有本事的那就更少了。&l;/br&g;

本来这个离未他是准备留给自己的,奈何户部那个老东西成天在他面前哭丧着脸,这才将他给了户部。&l;/br&g;

“孝廉,也罢,那里说说要怎样赏那个李桥啊”皇帝满脸兴趣的看向跪着的离未,也不叫他起来。&l;/br&g;

“陛下不可……”&l;/br&g;

“让他说”。&l;/br&g;

皇帝不耐烦的挥挥手,丞相大人乖乖的闭上了嘴。&l;/br&g;

底下的大臣们心里纷纷打起了鼓,皇帝居然挡了三朝老臣丞相大人的嘴,却听一个上任没几天的黄口小儿的话,难道这朝堂的风向要变了?&l;/br&g;

“回陛下,这李桥私自开仓虽然是为了百姓,但是情节手段使用不当,若是只讲功不论过,恐怕会引起官员们的不满,也会给他人起到一个不好的典范,臣私下认为既要赏功,也要罚过。这样,陛下恩威并施,才会让人心服口服。”&l;/br&g;

&l;/br&g;

“好一个心服口服,你可知道,光这私自开仓一条,那李桥就该斩首,还不论他亲手杀了抢粮的灾民。这要是赏了他,你要那冤死的灾民如何心服口服啊”。&l;/br&g;

皇帝的声音依旧听不出任何喜怒,多年的谨慎已经让他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也就更加显得帝心难测。&l;/br&g;

离未却已经知道,皇帝准备接受自己的意见了。&l;/br&g;

“陛下,事从紧急,当审时度势,当机立断,要不是那李桥挥刀斩下作乱的灾民,任由事态发展,恐怕死的就不止他一个。本来一个善事就会酿成祸事,还望陛下饶李桥不死”&l;/br&g;

说罢,重重的磕了一个头。&l;/br&g;

大臣们和皇帝都沉默了,他们虽然心里认为李桥没什么错,但是就是看&l;/br&g;

不惯一个下级官员胆敢挑战自己的权威。&l;/br&g;

“那就这样,下令革除李县县令李桥县令之职,发回原籍,不得入仕。另外朕再赏他黄金百两,奖他体恤百姓,临危不乱之功。”&l;/br&g;

“谢陛下隆恩”。&l;/br&g;

离未又一次重重的磕了一个头,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总算没有辜负自己这位兄弟&l;/br&g;

别的先不管,保住小命再说吧!&l;/br&g;

“大家心里也都清楚,咱们疏朗现在内忧外患,天灾作怪,各位大臣想想法子,怎样让百姓们平安度过这个冬天”&l;/br&g;

皇帝很快翻过了这一页,这不过是每天要处理的事情中的一件小事情而已,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等着他们去想办法。&l;/br&g;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