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11、虎符(1/2)

这场打斗也给了卫青一份疑‘惑’,汉剑这种汉军传统兵器,在材质上已经完成了从青铜道‘精’铁的转变,剑体日益窄长且剑锋更尖锐,但是,在骑兵的实战中,它并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小说&汉剑讲究平直端正,在汉人传统意识里,不但人要行止端正,连剑也要端端正正。汉剑身‘挺’直,剑刃由两度弧曲而伸,入鞘则朴实无华,出鞘则锋芒毕‘露’。“剑者,君子武备,所以防身”,汉剑无处不显示着汉人温良谦恭让和外圆内方的风格。汉剑周身所蕴涵的“藏”与“显”都是这种‘精’髓所在。

卫青凝视着手中的剑,案几上的是一把匈奴人用的弯刀,陷入了沉思。

几日之后,将作大匠及其属官考工室令、左弋令和若卢令等接到诏命,令其召集大汉各郡、国武器装备工坊的能工巧匠齐赴京城,随圣旨而来的还有一柄匈奴宝刀——径路。

汉帝国集全国的能工巧匠于京城,其意图在于打造一把适合骑兵在马背上作战的近战武器,因为在实际的使用中,薄而锐利的汉剑已经无法发挥最大的作用,而匈奴的弯刀,对于汉人来说实在太过怪异,无法使用,所以,工匠们的任务就是打造出一件趁手的全新兵器。

工匠们无数次的实验,打造出了数十种样式各异的刀剑,陆续送到建章营中供骑士们实际使用,再由皇帝定夺。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戈,到吴越一代的钩,再到弯刀,可没有一件获得一致的称赞,汉军,还是习惯传统的汉剑。

北方边境还维持着短暂的安宁,偶有小的摩擦,损失个把村庄、集镇,汉朝也不敢过问,还好连续两年匈奴都是风调雨顺,匈奴人日子富足,‘骚’扰减少了许多。南边的闽越不安稳,皇帝听从了中大夫严助之策,很快得以平息。国中风调雨顺,寒暑‘交’替,很快又是一年。

建元五年,‘春’,目的为开拓财源的的经济改革也拉开帷幕,汉武帝为不刺‘激’在病中的太皇太后,并未大张旗鼓,而是尽量低调的完成了罢三铢钱,复行四铢半两钱的工作,同时,在公车署置《五经》博士职位,意图加强儒家思想的传播。

年迈的东宫太皇太后身子骨一天天衰老,老太太自知大限将至,对权力也有意放松了不少,朝中大小事务,皇帝一首处置,不再事事呈报东宫。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无论是军事准备也好,还是民生国政也好,年轻皇帝经历了漫长韬光养晦的岁月,才在老‘奶’‘奶’的清静无为和大有为之治之间找到了平衡点,让各方都满意了。

老太太也在考虑着自己的身后事,对于孙子刘彻的文韬武略,老太太十分赞赏,如今,年轻皇帝的莽撞、张狂已经不复存在,就算此时撒手而去老太太也毫无牵挂。

乘着孙子请安之际,老太太道:“彻儿啊,‘奶’‘奶’这把年纪了,时日无多了。‘奶’‘奶’听说你扩建了上林苑,用来养马,还找了那个骑奴出身的卫青来训练骑兵,你的心思‘奶’‘奶’明白,‘奶’‘奶’也不阻拦你,好好的做你的大汉皇帝,好好的守住祖宗的基业。我这个瞎老太太一辈子没别的本事,就帮着我的儿子,护着我的孙子二十年了,如今我恐怕是‘挺’不过这一关了,孙儿啊,如今天下太平,你也长大了,‘奶’‘奶’也放心了,就算今天让我死了,我也是心无牵挂的。”

刘彻:“‘奶’‘奶’过虑了,‘奶’‘奶’的身体还好,切莫自弃。”

太皇太后:“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奶’‘奶’真的已经大不如从前了,这些年‘奶’‘奶’抓着大权不让你施展手脚,可是这也是为了我大汉的江山考虑啊!彻儿年幼,‘奶’‘奶’是怕大权旁落,只有自己揽在手中才放心,眼下,‘奶’‘奶’不行了,有些事情也该到考虑的时候了。”

刘彻:“彻儿一切都听‘奶’‘奶’的安排。”

太皇太后哆嗦着从案几中取出一物:“这就是虎符,是调兵遣将用的兵符,彻儿收好了。”

刘彻颤抖着接过铜质伏虎状令牌,这便是虎符。虎符为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铜制、虎形、分左右两半,有子母口可以相合。右符留存中央,左符在将领之手。朝廷若派人前往调动军队,就需带上右符,持符验合,领军将领才能听命而动。它盛行于战国、秦、汉时期。

如今,太皇太后将虎符‘交’给他,这就意味着将朝廷兵马的指挥调度大权‘交’给了他。

太皇太后继续道:“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彻儿切记,不可轻易起刀兵,动干戈。”

刘彻满含泪水:“诺!彻儿瑾遵教诲!”

老太太一笑,道:“我看你也不是个安分的小子,你上林苑的那些羽林期‘门’可不是每日玩闹给我老太太看的吧?《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这个道理‘奶’‘奶’也是懂的,所以你的作法‘奶’‘奶’也一直没有反对。可是,正如范蠡当年谏越王的话:“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战端不可轻启,穷兵黩武也不可取啊!”

刘彻:“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