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12、霍去病初论兵(2/2)

不怕虎,开口也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程将军说的正合我意,但是,光知其然还不行,还要知其所以然,陛下且听我说一说。”

皇帝微笑示意同意,霍去病接着说:“诸位将军都是熟悉我汉军的人,都知道,程将军和李广将军是我汉军的典型代表,两位将军领兵作战,风格迥异,却都能打胜仗,但是,不可否认,两位将军对阵匈奴可从来没占到过便宜哦。”

程不识和李广都是汉军最有名气的将领,两人同处一个时代,领兵风格却截然不同,程不识治军严明,所以军容整肃,士气严谨,编制明晰,行军打仗讲究队列和布阵安营,每夜宿营,各营哨兵还要彻夜放哨巡逻,十分谨慎,所以程不识所领之军,很少有敌人来偷袭。

程不识的部队出战时,总是处在人不解甲、马不卸鞍的戒备状态。他的军队以步兵为主,行军很慢,但很坚实。凡是他率军作战,前面一定有斥候,左右一定有掩护,一队一队互相呼应,互相照管,安营扎寨很有章法。行动起来,全军一起行动;扎下营来,敌人冲不动。他从未让匈奴人得逞,但他自己也没有取得过重大的胜利。程不识是极为稳重的将领。人们都知道程不识是名将,因为他不败,而陆续积累下来的胜利也有不少。

李广就不一样了,李广在军中以恩义相结,不重纪律,因此每位将领都与他‘交’情好。作战时,他的行军布阵采用自由的作风,不拘一格,以机动‘性’代替当时中国传统的行军布阵,李广对此引以为自豪。他时常带领少量‘精’锐突击队突袭匈奴,每次行动士兵较少,李广及麾下往往可以凭借个人的武勇,取得成功,但是,大多数时候,李广的这种做法是失败的。好在都是骑兵,失败了也可以顺利逃回,不至于‘肉’包子打狗。

霍去病的这番话虽然本意不在嘲讽两位老将,但大家都心知肚明,霍去病的意思很清楚,以李广和程不识为代表的汉军老将都已经落伍了。作为汉军老将的代表,程不识和韩安国脸上‘波’澜不惊,既不出言争辩,也不尴尬,平静如旧,足见二人之城府。

霍去病继续道:“李广将军的战术也好,程不识将军的战略也罢,都只是停留在老旧迂腐的思维里,陛下需要的不仅仅是抵挡住匈奴的进攻或者打败匈奴,陛下要的是彻底解除匈奴对我大汉北方边境的威胁。”

皇帝抚掌笑道:“去病之言深得朕心啊!匈奴长于骑‘射’,我汉军与其作战往往击溃容易但要消灭其有生力量十分困难,盖因为匈奴骑兵擅长骑马,一旦战事不利,很快便可撤出战斗,飞速远遁。如此一来,我汉军虽然屡有胜绩,但于匈奴之根基却无法撼动,匈奴即刻便可卷土重来。朕之所以举全国之力,行马政,大力发展骑兵,为的就是以骑兵对骑兵,彻底解决匈奴问题。”

霍去病:“陛下高瞻远瞩,兵衅未开,于彼国之一举一动,便无不瞭然于心。基于陛下给出的目标,我汉军以前的那一套,是绝对无法胜任的。真正要达到陛下战略意图,唯有用卫将军的战法,我汉军骑兵,长途奔袭,直捣敌人的腹地,在敌人的土地上,解决了敌人。”

霍去病此番话,拍了皇帝马屁,顺便还要赞一下自己的舅舅,如果是成年人,就十分不妥,但一个少年孩童说来,大家都不禁莞尔。皇帝听得高兴:“你霍去病说了半天的打匈奴,看来最终的意思还是要你舅舅卫青才能解决啊。”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