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8、越人归附(2/2)

,在汉军的强制下,一切都在按部就班进行中。无数民众举家迁徙,耗费浩大,燕、齐两地的税赋在上缴国库的途中就被直接转运往南边,为弥补缺口,同时又增加了三成税赋,燕、齐两地民众不服,官府强制征收,双方发生冲突。

在郡府军队的弹压之下,燕、齐两地的‘骚’动很快平息。

此事之后,汉武帝愈加倚重以完全为首的内朝,许多政令不再经过内阁三公九卿的讨论,而是由皇帝的亲信大臣拟定,‘交’丞相府执行。

卫子夫为皇后,卫青又连连击败匈奴,成为实际上的首辅大臣,眼见卫氏一‘门’荣华富贵不可限量,游学士子,甚至江湖侠客纷纷都来投奔卫青。卫青来者不拒,凡是登‘门’造访者必定亲自迎接,但是,他从来不将这些人收拢在自己‘门’下,无才者接济钱财,有才者推荐给皇帝。

齐国临淄人主父偃闻讯前来投奔卫青,主父偃早年学“长短术”、辩士之说,后又学《易》、《‘春’秋》、百家之言,所学驳杂,虽学富五车,却时运不济。在故乡齐地,主父偃有意广‘交’各个学派、各个阶层的头面人物,不仅未能得到赏识,还受到当地儒生的排挤,最终潦倒半生,难展夙愿。最后主父偃饥寒‘交’迫,四处借贷却无人愿意伸手,只好乞讨为生。

齐地的儒生不待见他,达官贵人更是敬而远之,无奈,主父偃只好北上,游‘荡’在燕、赵、中山等诸侯国,希望能‘混’碗饭吃,但是,事与愿违,诸侯本身就受朝廷压制,能安生过日子就已经不错,那里还想着要重用人才,行大有为之道。

无奈之下,主父偃只好到京城来碰碰运气。

主父偃在卫青府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款待,位高权重的车骑将军亲自见了他,让他一阵‘激’动。主父偃深知机会难得,半生的颠沛流离让他深谙人心,他见到卫青便断定这是一个心软的人。

主父偃还在狼吞虎咽的吃着卫府准备的饭菜,卫青便在他对面落座。

主父偃正要答礼,卫青挥手示意他先吃饭。主父偃大笑道:“哈哈,将军府上饭菜固然可口,可是主父偃‘胸’中之策更能惊天动地。”

卫青:“先生莫急,吃完再说。”

主父偃撇下饭菜:“我主父偃虽三日未食,‘胸’中万言却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啊。将军且听我说。”

卫青:“先生请讲!”

主父偃:“将军虽未位极人臣,权倾朝野之势却天下皆知,将军能屈尊见我这么一个落魄书生,可见将军宅心仁厚。将军的天下士子之心,凡有才之士纷纷投奔,将军却从不收留‘门’下,而是推荐给了皇帝,可见将军深谙立身之道。”

卫青不言。主父偃接着说:“陛下是大有为之君,必定会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业,主父偃不才,有良策九条,条条直指当下朝廷困扰之处,能助陛下一臂之力,将军可以将小生之谋献于陛下,定能使龙颜大悦。”

卫青:“且慢,先生‘胸’有良谋,可上疏陛下,陛下慧眼,定能赏识先生。”

主父偃:“主父偃漂泊大半生,已经不敢有非分之想了。”

卫青:“陛下圣明,爱才之心,旷古罕见,我们都是臣子,能为陛下驱使便是荣幸,何苦妄自菲薄。先生既然‘胸’有成竹,卫某自当竭尽全力向陛下推荐先生。”

主父偃哈哈大笑:“人道卫将军仁厚,此言非虚啊!”

果然,翌日,卫青便向皇帝推荐了主父偃。皇帝此刻心思全在打匈奴上,对个把儒生不甚重视,卫青便道:“陛下,此人颠沛流离半生,历经坎坷却锐气不散,确实是难得的人才,臣恳请陛下,将主父偃安置在公车署待命,已被陛下垂询。”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