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9、汉军军制(2/2)

骑士,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门’屯兵,越骑校尉掌越骑,北军士兵又称屯兵。”洪伯将汉军军制娓娓道来。

卫青记不住这么多,只是细心地看着汉军队伍*练,不时数数人数:“五人为一伍,不管多少军队都是以伍组成的,这个我明白了。”

“呵呵,眼前的这支军队应该就是北军汉军主力,但是领军的校尉却又是南军司马,怕是大有来头,这里有广阔草地,在这里训练,想必目标直指匈奴吧?看来朝廷对匈奴不是没有想法啊。”经过一阵观察,洪伯对这支军队有了新的认识。

“嗯嗯,现在我大汉四海升平,没有内忧,却有外患,军队自然要将注意力转到匈奴上来。”卫青很是认同他的观点,同时又很纳闷终日在山中牧羊的他怎么会对对军这么了解,问道:“洪伯,为什么你对军队的事儿这么了解?”

洪伯:“一言难尽啊!有些事情我本来想就让他烂到肚子里,一辈子不想再提起。今天你问,我还是告诉你吧。”

原来早年朝廷大力拓边,移河东之民到上郡、北地、雁‘门’等边地郡县,年轻的洪伯也随之迁到上郡,娶妻生子,一家人和和美美,岂料匈奴不时扰边,洪伯生活的村落被毁,家人被杀。洪伯立志报仇,所以投了军,但廷朝廷却奉行和亲国策,洪伯在军中十年也未曾有机会和匈奴打上一仗,后来因为有战友要回原籍楚地,所以十几人相约退伍来到当时的诸侯国—楚国,岂料吴楚叛‘乱’,他们又被强行征招入伍,成为楚**士。

吴楚叛‘乱’起兵之时,众人虽然万般不情愿但不得不携裹其中,先后十几人都死在‘乱’军之中,后来吴楚叛军猛攻梁国,乘双方在梁都城睢阳胶着时,洪伯才得以寅夜出逃,回了老家,自此孤苦伶仃,又没有什么糊口的手艺,不得已放牧为生。

睢阳城一战,血流成河,积尸如山。这其中有梁王拼死抵抗的缘故,更重要的原因是反叛的吴王、楚王眼见无路可走,以士兵、将校家眷为质,胁迫他们拼命的结果。身在其中的叛军,无论将校军官还是普通士兵,全部挟裹其中,身不由己,不得不舍弃生命,虽万般不愿但不得不冲锋在前。

睢阳保卫战成为当年平底吴楚七国之‘乱’的关键战役,正是因为梁王顶住了吴楚大军的猛攻,才让周亚夫有了足够的时间,慢慢收拾各路叛军人马。经此一役,成就了梁王刘武的赫赫威名,而在遣兵调将、攻防调配的临战指挥过程中,梁国内史韩安国一战成名,成为帝国名将,同时一批勇敢的职业军人也脱颖而出,和太尉周亚夫麾下身经百战的将军一起,成为汉军新的灵魂。

失败的吴楚叛军多四处逃散,流落民间,周亚夫为人仁义,也知道叛军多是身不由己,有意放了一马,未刻意追查,所以众人大都保全了‘性’命。可是做过叛军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所以这段经历让洪伯忌讳莫深,若不是今日卫青问起怕是一辈子要烂到肚子里。

这个孩子比孤儿还过得悲催,起初洪伯不过是同情,后来见他虽深陷困境,小小年纪却有一股不屈服,不放弃的劲头,从不妄自菲薄,怨天尤人,在缺吃少穿的情况下,还是坚强的生存了下来,并且读书写字,这一股韧劲深深地打动了他这个原本心如枯井,就想如此了了残生的老人。

“自助者天助,这个孩子会有成大事的一天。”眼见整天忙忙碌碌要自己填饱肚子,还要读书写字的卫青,洪伯不由得如此感慨。自此,对卫青的感情也有同情转为由衷地喜爱。今天卫青问起军队之事,洪伯自然不再刻意隐瞒,将自己所知一一道来。

山头并不是观察汉军训练的好地点,见卫青兴致盎然却有不得满足,洪伯指了指西面山坳:“这里看不清楚,咱爷儿俩去那里。”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