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1、汾水之畔—秋风辞(2/3)

已经认出了是他。

“大将军,快看,那是大将军。”随着一个年纪稍长的校尉一声喊,所有的士兵都围了过来,热切地喊着:“大将军,大将军,大将军可好!”

卫青远离军营已有十年,大部分将士他都不认得,只是这些热切的问候,让他倍感亲切。

将士们接过农人手中的软榻,一个个过来,簇拥着卫青向御帐走去。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一声声殷切的问候,还有一双双‘激’动得饱含热泪的眼睛,让他心里暖暖的。

越来越多的将士听到了呼喊,可是软轿边实在站不下了,所有人自发地分成两列,在大将军就要经过的地方整齐列队,接受大将军的检阅。所有人都双目噙泪,异口同声地高喊:“大将军威武,大将军威武……”

短短的几里路,卫青思绪万千,自古伴君如伴虎,对于君王来说,手握重兵而又功勋卓著的将军是一个矛盾体,如果国有难,将军跃马可平天下,但是这种军人的存在,又让君王难以安枕。当年功的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立下首功,可依然不免兔死狗烹的下场。表面看,他的悲剧是因为缺乏政治敏锐‘性’而酿成的,其实,事件的背后是皇权对军权的忌惮。

周亚夫生‘性’耿直,虽用兵如神却对宫廷政治缺乏最基本的敏感,景帝废栗太子刘荣之时,满朝文武三缄其口,只有时任丞相的他‘挺’身而出,仗义直言。他的致命错误在于对政局形势的迟钝,也有一些居功自傲的狂妄在里面。这都不是关键,最终让他送了‘性’命的还是他最为引以为傲的,在军中的巨大威望。

周亚夫陪太子巡视北军,一袭布衣便袍入军营,全军齐呼大将军威武,硬是冷落了身边的储君,这让皇帝坐立不安,如芒刺背,在军中一呼百应者,无论手中是否有印符,活着,都是对皇权对一种威胁。

于是乎,曾被誉为扶大厦于将倾的周亚夫,被迫绝食呕血而忘。对景帝来说,心上的一块大1石头终于搬开了,一箭双雕,既为太子扫除了隐患,又树立了皇家威势。

可怜周亚夫,英雄一世,死却那么悲凉。

同样掌兵的卫青却完全不同于周亚夫。有了前人的例子,卫青自然遂了皇帝的心愿,放弃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来到这汾水之滨,过起了闲云野鹤的生活,想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可是人们并没有忘记英雄,今天他们用军人最朴实无华的礼节,向他们心中的战神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卫青也心中气血翻涌,感慨万千,不能言语。

军中人声鼎沸,惊动了大帐中的皇帝,皇帝已经脱鞋换常服歇息了,知是卫青来,来不及穿上鞋子,就直奔帐外,随身太监赶紧提鞋跟了出去。

皇帝赤脚,疾速向前数十歩。卫青见到皇帝,忙不迭滚落软榻,正待行三叩九拜之礼,皇帝已经上前,拉住了他的手。

君臣相对,默默无言,唯有眼中的泪水,告诉旁人,此处无声胜有声,他们读懂的是彼此的内心。

故人相见,卫青的病痛似乎也减轻了不少,当日,皇帝下旨,在汾水之上备大船,赐卫青皇家酒宴。

“汾水是卫青长大的地方,可惜流水依旧,将军老矣。你我当年驰骋上林苑,是何等英姿勃发,如今我们都已巍巍老矣。”刘彻感慨年华老去。

卫青道:“是啊,岁月不饶人啊,臣已经老了,陛下却依然生龙活虎。”

武帝:“岁月催人,卫青可还记得当年,朕不过十八岁,你卫青也是翩翩少年郎,三十多年一晃而过,我们都老了。朕娶了你的姐姐,你也娶了朕的姐姐,这是何等的缘分啊。后来,你卫青为朕冲锋陷阵,为我大汉开疆拓土,朕要谢谢你!”

卫青:“卫青不敢贪天之功,全赖皇上运筹帷幄,调度得当,皇上是猎手,臣不过是鹰犬而已。”

武帝:“大将军莫要推辞,你我有手足之情,今日共饮此杯,共叙君臣之义。”

卫青不敢结果酒杯:俯身道:“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卫青本是奴隶之躯,幸得皇上赏识才有所成就,没有皇上的慧眼,哪里有卫青的今日。臣往往不敢承受陛下的谢字。”

武帝:“卫青,朕成就不了你,朕能给你的只是一个机会,朕闻古人言,有志之士就如同放在口袋中的锥子,无论如何都会脱颖而出。朕不过是用了你的天才,可是终究还是你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大汉。今日你与朕痛饮汾酒,横舟汾水,不可辜负了杯中美酒。”

饮之半酣,舟行过处,只见秋日落木萧瑟,两岸秋菊泛黄,秋水长天,相映成趣,可绝美景致中却又略带凄凉。武帝叹韶华易尽,就如同昔日的佳人容颜老去,秋日的菊残,感慨良久,突然诗兴大起,起身望着涛涛的大江‘吟’唱道:“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武帝边‘吟’边舞,久久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