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08章 无奈何(2/3)

儿案的出现也就随着性子干了。

而当今圣上正德皇帝采取的就是回避,躲着你们的方法,这方法自然不对,不是昏君都会被逼成昏君,因为人躲的掉,话你躲不掉,久而久之,正德皇帝年轻人的逆反心理也就越来越重:你们既然这么,那朕就当个昏君了吧。

对刘瑾也就放任自流,对八虎也就纵容许多,由着他们去和臣对着干,朕惹不起你们,有人能收拾你们,与后世那位天启帝如出一辙的法子,不过魏忠贤的水平更高,对国事很上心。

人心的变化往往都是情绪的累积,与不坦诚的沟通。可惜位置的不同,纲常的束缚,君臣基本不可能有坦诚的沟通。

不论是帝王,不论是宰相,不论是大将军,他们都是人,人心也都是肉做的,与常人并无异样,而常人可以简单沟通达到解决问题的手段,换做君臣却很是艰难。

朝会开诚布公不堵塞言路,又怎么会去谈什么家常呢?私下里会见大臣也不过是公事公办。

需要发泄的情绪也只能是多找几个老婆塞进后宫。从这点来看,虽然不可能用的了三千佳丽暴殄天物,但皇帝陛下的需求还是存在的……

此间种种,纸上写来中是浅,若不能思索一二,少有会对皇帝的心理察觉的到的。

苦衷苦衷,不被人理解,那就是苦衷。

后世之人,爹娘奉劝,一而再再而三,道理完全正确,却会惹得宝贝儿女心生烦躁,嫌弃二老啰啰嗦嗦,这一下也就闹出了尴尬,若旁人知之,闲言碎语也就会接踵而至,没出息,没道理,之于口。

似乎也就被贴上了不孝、啃老的标签。

碰上心性未定的年轻人,听着这种评价,心内十分窝火,可又不出口,不知道些什么,连自身都不见得分析的出问题出在哪里,如果硬顶,不就将他们的话给落实了吗?

久久久,那就得过且过,就这么着了吧。颓废了下去。

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不过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尔。

少一些意见,多一分理解,情商也就高了。

张璁察觉了,所以他能够创造奇迹成为首辅。严嵩察觉了,所以他执掌宰辅二十多年。徐阶察觉了,所以他干掉了老严嵩。张居正察觉了,所以他赶走了高拱。

如果没有这些人把握住嘉靖的脉络,那么嘉靖朝必然同万历朝一般无二,届时,就是明亡于嘉靖了。

大明历史几十年最为精彩的政治斗争,都是准确把握住了皇帝陛下的脉搏所呈现的。

而当没人能够把得住皇帝的脉搏,也不清楚皇帝为什么就是昏君的时候,只能强化君臣斗争,相看两厌,还谈什么君臣共治,这个国家还能好的了吗。

正德最难能可贵的一点,那就是放手,让你们去干,我躲着你们。

从上帝的视角来看,正德朝比之之后,那是好的多了。

可惜,杨朱早就教过了大家,从一根毫毛换取千金,到一只胳膊给你一座城池,再要你的脑袋给你一个国家。得寸而进尺,若不能从最初斩断,那就是必然,口子不能乱开。

或许一开始能够满足,当时间久了,当习以为常了,当理所应得了的时候,不自觉的,你就会要求的更多,而对这位皇帝更加的不满,能够知足看的明白,在事到临头也能够做到,那你这个人非得是有大出息不可,因为你离圣贤不远了。

而当满朝武在徐秀案上面的所作所为,最终将正德皇帝心维护疏导的心理建设崩塌的一干二净,没有心思再做商量,不能低头,冠冕会掉。

朝堂静寂,留给正德皇帝的,只能是压抑的气氛,有恃无恐的人,又怎么会去在意你的想法。

拂袖而去,面前出现不了什么漩涡,也不会带来多少凉风,可却为了下一个风暴的掀起提供了最初的动能,天子之怒,又有谁能够无视?

※※※

酝酿的风暴似乎并没有起来,一切都照常运作,可当正德皇帝要求大家廷推入阁人选的时候,杨廷和就明白了这位皇帝打算干什么。

无外乎现今入阁人选除了吏部天官杨一清外没有什么好的人选,不论怎么操作,于情于理,这时候入阁也只能是那位有大名望的杨一清最合适,这是阳谋,谁都无法去阻止。

当这位与杨廷和私交甚好的杨一清从吏部天官变成了排名最后的内阁阁臣的时候,他的能量事实上是被削弱。

如果之后皇帝要干些什么事情,就容易的多。

稍对朝廷有一些关注的人,都从这个要求里嗅到了风雨。

杨廷和看明白了,可他并不能阻止,吏部天官和首辅是好交情?两者相加能量太过巨大,皇帝用帝王术分割开来也是很正常的,若要阻止,岂不是有二心的表现?

难。

但杨廷和并不会坐以待毙,天官让出来了,并不代表我就不能安排另一位。

令人眼花缭乱的人事安排呈现在了朝廷之上,兵部尚书陆完改任吏部,户部尚书王琼改兵部,都察院右都御史石阶改户部等等,除了刑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