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二章 结阵以待(1/2)

“王大人,你们大王得了蜀王那么多的财宝,就只舍得花这么一点来买命?”

成都南门外酉阳土司军营,看着面前的几大箱金银,冉跃龙虽然很是心动,但话语中还是带着一丝轻蔑的对王国才几人说道。

这已是双方第五次交涉了,冉跃龙知道,差不多了,再吊下去,对方可能会出变故,不过言语中他还是准备拿捏一下对方。

王国才闻言,顿时苦笑道:“冉宣抚使,这已经是我们能给的最大的诚意了,此外,您应该知道,明廷如今的势头,这西南的土司怕已是人心不稳了,如我们大梁能觅得生机,倒是振臂一呼,不说其他,四川、贵州两地我们再夺回来不再话下,我们大王许诺,届时重庆、遵义思南三地归您。”

两方人马来回的争论了好久,终于在天快亮时决定了下来。

“既如此,那便定个日子吧,以免夜长梦多。”最后,冉跃龙颇有些不耐烦的摆了摆手说道。

说实话,演戏也很累,特别是这种挖坑给人跳,还不能露出马脚来,着实很累,冉跃龙想早日定下来,而且,秋收就快到了,耽搁不起了。

.............

嘉定,峨眉山。

黎安明率军到达嘉定后,并没有在嘉定李大虎的大营多待,而是带着几人到了峨眉山。

峨眉山,云雾缭绕,雨丝霏霏,云雨的缥缈把峨眉山装点得婀娜多姿,宛如妙龄女子的蛾眉青黛,氤氲着仙雾薄纱般,给人一种既神秘又高贵的气质。

青衣江旁,泛舟轻渡,摇橹清幽,游历江上,恍如身处在峨眉仙境的庇佑之下,更像是在婉约动人的情人怀中,给人无尽的心旷神怡。

金顶的钟声响彻江畔,让人似乎忘却了一切烦忧、愁闷、凄苦、抑郁等,尽享梵音洗礼,身临峨眉山的黎安明,犹若醍醐灌顶,在其中得到心灵上最后一块净土。

对于峨眉山名来历,众说纷纭。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峨眉山就闻名于世。而峨眉山名,早见于西周,据晋代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杜宇以褒斜(今陕西汉中)为前门,熊耳(今四川青神县境内)、灵关(今四川雅安芦山县西北)为后户,玉垒(今四川都江堰市境内)、峨眉(今四川峨眉山市境内)为城廓。”

晋左思的《蜀都赋》写道:“引二江之双流,抗峨眉之重阻。”但为什么称之为“峨眉”。其说不一。一说峨眉山是因“山高水秀”得名,另一说是因“两山相峙。”而得名。还有一种说法是峨眉山屹立在大渡河边上,大渡河古称“涐水”山爱水而得名,故称“涐眉山”。峨湄山只是因为是山,才离开了水,由“涐湄”变成了“峨眉”。这种说法系近代文人赵熙之论,“是山当涐水之眉。眉者,湄也,以水得名。”

“仙音绕耳!”一声感叹在山脚下的一块凉亭前发出,在此秀美清丽的峨眉山脚下也显得格外和善、平和。

夹着衣袂声,竹剑的鸣空,倒也显得生机盎然,显得轻快活泼。凉亭旁或双手支颐在栏杆上、或坐上栏杆、或站在凉亭内,聚精会神地唯恐一眨眼错过眼前的景象,引人入胜地前面空地上的比划。忽而哄然大笑,忽而鸦雀无声,静的连掉根针都能听见,似乎在这闲暇之时,彼此切磋剑艺,成为这群十来岁孩童的玩乐兴趣。

看着眼前这些无忧无虑、单纯可爱的还孩童,黎安明不由得想起小时候的自己也与他们一样,受武侠电视剧的影响,闲时就喜欢拉着一群小伙伴玩武打游戏。

“和城里的孩子一比,这些孩子可真闲啊!”看着那些玩闹的孩子,随行的乌鸦吴洋倒是有了另一番感受。

“是啊,这个时间段,有条件的孩童则在学堂里识文断字,朗朗书声。”王元一也感叹道。

第一师政委朱莱见状摇头苦笑道:“就连太平日子里这些孩童都不能进学,更别说如今这战乱横生的念头了,能有眼前这短暂的安乐嬉闹,对他们来说已是知足了。”

几人说着,皆是看向一旁双手在前杵着苗刀、笑脸盈盈的看着前方场中的黎安明。

场中是一位裙带飘飘的妙龄少女,手中正持剑紧逼一位高出半头、年纪相若的少年。此少年不识别人,正是黎安明的护卫小虎,而那少女则似乎是那些孩童的老师。

一行人经过这里,忽见一少女在这教授孩童们舞剑,小虎见到有些手痒,便征得对方同意后,下场比试了一番。黎安明也正闲,索性就留下看看戏也无妨。

只见此少女剑招灵动,身形迅捷,既准又狠,在她身彩多姿的映衬下弥补力道的不足,却一丝也不见输于小虎,反而尽占优势,一剑刺去,凌空飞舞,宛若仙子下凡般扑朔迷离,小虎被少女逼得相形见拙,连退几步,不由惊呼出声,似乎被对方奇妙的攻势给吓住,却不料少女面带嗔怒,大有不愠。

黎安明没有理会一旁几人的议论,如今正值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