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前往东京(1/2)
整个大宋所有学院中,自然是以太学为首了。(顶点小说手打小说)再按规定,官僚子弟是可以免费和免试入学的,而百姓子弟,则必须通过重重考试,才能入学。故此,按史进此等出身,是必须经过重重考试方才能入学的。不过若是有种师道的推荐,情况又截然不同了。
种师道现在虽然掌兵,然而其出身乃是文臣,少时还拜大儒张载为师。故此其若是举荐史进,就可以入学了。加上以现在的风气,有种师道的举荐再加上一些钱,史进要入太学并不太难。
三舍法,也就是三年多之前才由赵佶推行到全国。当时史进初听到这三舍法的时候,就知道此法不妙了。这种方法可以说将科举制提拔贫民子弟之举完全破坏了,反而官僚子弟却是可以为官。这对整个大宋培养人才,是极为不利的。
只看历史就可知,从北宋初年到中期,大宋到涌现出不少名垂千古的文臣。其文臣之多,能力之强,历代亦少见。特别是到了宋神宗年间,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父子三人、韩琦等俱在朝中,可谓老中青俱全,绝对是群星璀璨。就连现在掌权的蔡京,也是那个年代出来的人物。
这么多文臣涌现,与大宋取仕之法,其实亦不无关系。然而到了北宋末年,除了神宗年间留下来的老臣之外,新出现的名臣,却是寥寥无几。北宋末到南宋初这段时期,大宋算是名将辈出,然而真正大才的名相,竟无一人。
就如钦宗掌权后任宰相的名臣李纲,能才也远不如熙宁年间的人。又如南宋奸相秦桧,其治国之才,也比不上其同行蔡京,这些人都是宋徽宗年间所提拔上来的。这时期人才如此凋零,也不得不说是与赵佶将三舍法推行到全国有所关联。而最后,此举所造成的恶果,也是由赵佶父子来承担。
不过据史进所知,这推行到全国的三舍法,大行其道了十余年,基本上赵佶在位有三分之二的时间,人才的取录都受制于这个推行到全国的三舍法。因而史进要读书为官,则必须入学校,太学自然是其中首选了。
现在史进早先所定下,靠进入西北禁军中掌控一支部队的计划泡汤,一时之间史进也想不到新的办法来。而史进也清楚,大宋军制上都是以文制武,加上当武官并不需要太高的出身,如若现在去太学读书,三、五年后未尝不可以掌一军。
西北军已经无望,史进也只能另起炉灶,刘法所指的亦算是一条明路。这些想法在史进心中如闪电般流过,沉默了一阵史进就已经拿定主意,向着刘法恭敬地行了一礼,并没有说话。
这种大恩,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还清的,史进也就只能将其默默记在心中。
刘法见到,颇为欣慰地点了点头,抚髯微笑。继而对史进说道:“子规,你是在华州中入我军的,童大人之前只让你随军听用,因此你并没有军籍。此时大战已完,你亦无需留在军中。今夜我为你去彝叔那里求一封推荐,明日一早你就回中原吧。”
“走得这么急?”听到刘法的话,史进心中暗暗奇怪,忍不住将心中疑惑也问了出来。
刘法轻叹了一声,说道:“子文的为人我很清楚,恐怕在刘锡取下溪哥城的时候,子文大军也已经出发。此时应该就在附近,只不过他要等我主力大军进城之后,他才好来吧。因此子文他明日必到,为免多生事端,我才希望你明日就离开。如此一来,你人不在军中,也没有军籍,他又离开不了秦凤路,想找你麻烦亦不得。去到东京,恐怕童大人和高俅也没有时间来找你了。”
刘法不愧是大将之才,打仗和做事考虑都如此周详。知道刘法所言有理,史进亦不推辞,点头道:“在下明白。”
刘法微微一笑,说道:“如此甚好。去到东京之后,切记要低调。若是官家有赏赐下来,我会帮你留着的了,待你为官之时,你此战立下的功劳,亦可一并算上。如此,亦可减轻军中其他人对你的忌恨。时间一长,你或许回来西北军中亦非是不可能。”
刘法的安排不可谓不周详,将史进送往东京,同时将其功劳记下不赏。如此一来,以史进的年岁也确实适合先读书提高自身能力,同时又可以暗中破掉刘锡将史进当成替罪羔羊之策,让史进离开风尖浪口。等此事平息一点之后,以刘法的威望,自有办法消除军中对史进不利的影响,到时等史进艺成之后回来,就可成为刘法的得力干将了!
想明白刘法的安排之后,史进心中暗暗佩服。这位一心为国的大将,为了保住一个此时还默默无名的人才,竟花费如此多的心思,其心可赞,其情可叹!
计较已定,史进便草草收拾了一下东西,就随刘法去见种师道。种师道听到刘法的请求,没有多说半句废话,直接就为史进写了封举荐信,而此时王进也已经去为史进牵来了火赤炭。
之后,刘法亲自送史进到城门口处。骑在火赤炭上,史进望着满脸风霜的刘法,感激地向其行了一礼,说道:“将军大恩,史进铭记心中。只是今日一别,也不知道何日能再聚。”
刘法听得,原本愁容却是一扫而空,哈哈大笑道:“子规何时变得如此长嗟短叹。”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