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一章 夸下海口(1/2)
“此次朝廷赈济的十船粮食明日应该可以到了。”房遗爱默默沉思了片刻,道:“长孙长史,按你估算能顶上几天?”
“十日,最多半月。”长孙操答道。
“那么去最近的地方购粮需要多少十日。”房遗爱问。
“粮食多的话,得去苏州、无锡一带,购置加上来回,起码二十日。”长孙操沉吟道。
房遗爱点了点头,又问:“若要完全解决此次灾荒,大概需要多少粮食?”
长孙操随口道:“这得熬到秋收,下官算过,至少也得**百万石。”
“若是购买的话,需要多少银两?”房遗爱又问
“平日里一两银可购二十石,但如今江淮遭灾,江南一带粮价也水涨船高,已经翻了一倍不止,大概得需五十万两白银。”长孙操答道。
房遗爱暗暗点头,父亲说得不错,这长孙操确实是个能吏、好官。肚子里一本帐很清楚。
“五十万两白银,在扬州城算不得什么大数吧?”房遗爱微微一笑。
“库房官银只剩下五万两了,这个数是朝廷规定的底数,既解决不了问题,下官也不敢私动。”长孙操摇了摇头。
“这我知道。但扬州城富商云集,这点银两小意思啦。”房遗爱口轻飘飘道。
“向他们借,一来商人重利,没这么容易,二来,将来怎么还?”长孙操又摇了摇头,“下官不是没想过这个,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而且还得强借,不到万不得已,不可为之。”
“借?”房遗爱忽然哈哈一笑,“不用借,房某会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拿出来。”
“郡国公此话怎讲?”长孙操闻言吃了一惊,随即暗暗摇头:乳口小子,不知天高地厚
“长孙长史不用犯愁,不出三日,晚辈定能筹得银两,少则八十万,多则一百万。”房遗爱胸有成竹地说道。
长孙操一时惊呆了,他根本没想到这位驸马爷口气会这么大,而且说得这么轻松,似乎说的不是银两,而是铜钱。
房遗爱不再与长孙操多话,起身告辞。在都督府门口,拱手相别之际,忽然问了句:“长孙长史,此地商绅可信神佛?”
“信奉盛矣”长孙操有些摸不着头脑,“郡国公何意?”
“这就好这就好”房遗爱展颜一笑,拱了拱手,扬长而去……
第二天,朝廷赈济的十船粮食按时送到,长孙操稍稍松了一口气。他确实是个称职的好官,带着都督府的一干僚属,没日没夜地忙碌着。粮食得精打细算地用,但又不能饿死人,更不能激起民变,忙得他每天只能睡上一两个时辰。但即使这样,他也没忘记治下还住着那一对公主和驸马。他特意在竹园安插了两个亲信小厮,要他们时刻注意钦差大人的动向。
他这么做,既不是监视,也不是要拍马屁,更不是在惦记那一百万两银子,而是怕这位皇家驸马、宰相公子、钦差大人胡来。
房遗爱夸下的海口,长孙操只作一句胡话,并不当真。但说胡话没关系,为了胡话而胡来就麻烦了。他知道房遗爱挂着个大将军衔,这次还带来了二百军士。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驸马,别为了逞能,带着军士一家一家的富商府上去强行筹银,这可是要闯祸的。
或许银子是可以凑齐,灾荒也可以熬过,但这和强盗又有什么不同?他是钦差,到时候拍拍屁股走人了,可惹恼了那些商绅,自己怎么去对付。要知道,这里可是朝廷财赋、盐铁、漕运的重地,这些商绅不配合,出点差错的话,自己又如何向朝廷交代?
这一日,稍有空闲,长孙操想起离房遗爱夸口的三日之期还剩下一天,而他本人除了粮船来的那天露了一次面外,就再也没来过大都督府,也不再关心赈灾的事宜。便问左右这位钦差大人这二天来都在干些什么?
一位幕僚告诉他,从竹园传来的消息是,这两天里,这位驸马爷走遍了扬州的罗城和子城,可却不是在考察灾情、民情,而是遍尝扬州各大酒楼珍馔美味。而此刻,该是在大明寺烧香拜佛。
长孙操闻之,心中暗暗叹息:虎父犬子
子城中有一蜀岗,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其中峰上有一寺庙,名曰“大明寺”。
此庙,因初建于南朝笃好佛学的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而得名。后因名僧鉴真东渡扶桑前在此传经授戒,而得以名闻天下。寺内殿宇甚多,又多有古松,清声不止,自山门至大殿,只有五里,其中最著名的景物是“栖灵塔”,塔高九层,宏伟壮观,被誉为“中国之尤峻特者”。乃是为了庆贺隋文帝杨坚寿诞,供奉佛骨而建。
正如长孙操所得到的情报一样,这日午后,房遗爱和高阳带着何姑、薛仁贵扮作香客打扮,来到大明寺烧香。
房遗爱等四人,进得山门,便见到天王殿,殿内供着弥勒佛坐像。出殿后,穿过一片花园,是大雄宝殿,高三层,金碧辉煌,供释迦牟尼金像,高三丈余,坐莲台上。
由于正值灾荒之际,寺内香客寥寥,香火不盛。房遗爱和高阳双双在大雄宝殿上了香,便踱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