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回目录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章 目标唐格尔山(1)(1/2)

目前世界上已探明的可被人类利用的矿产资源有150多种,包括我们熟知的煤矿、石油、金、银、铜、铁以及一些我们不常见的稀有金属、非金属类矿产等等。-古代流传下来的《矿岩辑本》中曾经提到:“矿者,集日月之气而生,天地之‘精’华也。”由此可见,矿产资源本身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人类的发展和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采矿,是一‘门’古老又神秘的技术,简单点说就是想尽办法把这些埋藏于大山之中或者地底深处的矿产发掘出来供我们使用。人类采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元年的青铜器时代,和其他一些行业一样,采矿从古代流传下来很多规矩,这些规矩传说都是采矿先辈们不知道用多少血和泪总结出来的,其中有两条是这样描述的:第一条是,采矿之前,必须请出“镇山石”,置于山口之上,业内唤作“压山口”。《矿岩辑本》中说过一段话,翻译过来是:采矿一旦动工,不管是开山还是掘‘洞’,一定会严重破坏当地的风水,甚至有的会改变山川的走向,为了抑制山神水鬼动怒,必须以巨石之神镇之;第二条是,‘女’人决不能下矿‘洞’(也叫下井)。因为矿产不管是山中、地底抑或水下,这些地方都属于‘阴’气积聚之地,而男‘女’之间,‘女’属‘阴’,要是‘女’人下了矿‘洞’,及其容易‘诱’导地下‘阴’气溢出,从而侵蚀‘洞’中之人,届时会发生难以设想的后果。

当然,这些是我们采矿业内的一些“习惯”,至于传说是真是假,也只有见仁见智了。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是不会轻易违背它的。

掘进,是采矿的第一刀,行内人习惯叫“走路”,就是要“走”出一条通往矿源的道路,以方便下一阶段出矿。这个“路”走起来可不简单,是最重要也是风险最大的一个环节。因为好的矿源埋藏的地理、地质环境一般都十分复杂多变,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开辟出一条通往矿源的“捷径”,能让大型采矿机械自由的出入,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即使从事这项工作几十年有着丰富经验的人也很难保证每次都能在大山、地底之中“走”出一条好路。正因为如此,很多人都不愿意干这项工作,那些有关系的都换到像出矿这样的后期工程项目去了。

很不幸,现在我从事的就是这样的工作。

我叫刘百川,成都人,是四川一所大学采矿工程本科毕业生。现在我服务于中国一个大型矿业集团西南公司采掘工程部。经过多年的打拼,参与并顺利完成了几项矿山前期掘进工程,去年我被提升为西南公司采矿项目部副总经理。升级了确实是值得高兴的事,可我后来才知道这个副总经理,仍然是个苦的打工者,工资没涨多少,事情和责任却增加了很多,说半天也就是个干事情的头。又加上几年的“走路”下来,我真的感觉到疲惫不堪,每每想到这里,我心里总会很不是滋味。

“咚!咚!咚!”正对着电脑发呆的我被一阵敲‘门’声惊的回过了神,“请”

“进”还没有来得及说出来,只见李大山手拿一份资料就冲了进来,“老刘啊,好消息,好消息!”(李大山,我兄弟,在我进公司第二年退伍进来的。人高马大的,为人比较耿直。)

“什么好消息?你娘的用得着兴奋成这样?”

大山快速走到我面前,喘着气,“你自己看看。丫的敢说这个不是好消息?”

我被他搞得莫名其妙,站起来接过那份文件。

这是一份铜矿山资源储量的勘察报告,这玩意儿我接触的多了,都是固定的格式,主要是介绍某地区某种矿产储量和分布的,以及一张简要山川地形说明图。当我看完第一页的时候,我不由自主的打了一个颤。

“瞧见了吧,是不是天大的好消息?这“路”可不是我们以往走的“小便道”,而是一条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啊!”大山坐了下来,得意的点起了一根烟,“这项目要是搞下来,你我兄弟至少半辈子的伙食费就有着落了。”

这是一份铜矿的勘察报告。在储量核实那栏,赫然印有4000万吨的字样。4000万吨大的铜矿是怎么样一个概念呢?据我了解,上个世纪初的时候在智利的一个小镇发现过一个铜矿,探明的储量在6000万吨以上,据说是当时世界上储量最大的铜矿山,引起了业内的巨大轰动。但是自从欧洲工业革命开始到如今,世界上的矿产资源经过人类一个多世纪的极度开发,目前已经很少能找到成片的大规模储量矿山了。

而当我看到那张山川地形图时,更是大吃了一惊矿区的位置竟然在西藏林芝地区东南部的唐格尔山脉(唐格尔山脉与横断山脉相接,虽然属于喜马拉雅山系,但平均海拔不到3000米,算喜马拉雅的远亲了)。海拔为2200米的等高线上醒目的标注着矿区所在位置。记得以前我还在上大学的时候,看到过一些关于唐格尔山矿产资源的报道,这些报道都传达出一个信息:唐格尔山脉上尚没有发现任何矿产资源。在一本采矿手册中还有提到,唐格尔山的很多支系山脉,历史上已经有很多矿探队在那里活动过了,根本没有发现任何矿产资源的迹象,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回目录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