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1章 目标唐格尔山(1)(2/2)

以唐格尔山脉也一度被业内人称为“矿源禁地”。矿源这个东西,和树根分布是差不多的,特别是那些埋藏很深的大矿,一般来说直接发现矿源的主体部分是基本上不可能的。刚开始发现的都是矿源支系,然后人们顺着这些支系才可能发现核心的部分,世界上很多大型的矿山都是这样发现的。所以这个标注在唐格尔山脉上的4000万吨的数字让我的‘迷’‘惑’远大于‘激’动,给人的感觉好像是那个位置活生生就长出一个铜矿一样。

“大山,你从哪拿的这份资料?”

“刚刚总部传过来的啊!”

“数据是真的吗?”我下意识的问。

“老刘,亏你还是采矿科班出生,这个白底黑字的东西,上面还有个大大的国家资源局的戳儿,怎么可能是假的。”大山听我这么问,急忙把嘴里的烟吐了,“你以为我是在九眼桥买的啊!再说了九眼桥山寨再厉害,也不可能整出这个玩意儿啊,逮着了在里面蹲着可不是十天半月的。”

我把我的疑‘惑’给大山说了,大山无奈的叹了口气,“哥子啊,这个世界之大,无奇不有。那些报道不是说尚没有发现吗,又不是说绝对没有。再说了唐格尔山那么大,以前主要都依靠人工勘察,没勘察出来东西那很正常啊,现在用卫星遥感,虽然他怎么遥的老子不知道,但是那玩意儿是从天上整下来的,天上的东西,肯定是高级货啊。“嗖”的这么一扫,那丫的肯定比人工一步步测量方便多了。”大山把烟灰一弹,调侃我到,“我一直以为只有你读书没读迂,看来老子又看走眼了。”

我经常被大山鄙视,也习惯了。

大山说的有道理。卫星遥感技术成熟以前,在没有如今专业的勘察机械和设备的前提下,矿源勘察都是靠老一辈勘察工作者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不知道有多少先辈永眠在了大山深处,当时的工作条件真的是没办法和现在相提并论。

这时,我电话响了,回过神一看,老总的电话。

“小刘,是我!今天有一份文件传到你那边去,你看到了没有?”听老总声音很高兴的样子。

“嗯,刚刚收到”

“小刘,我们抢到这么个‘肥’差可不容易啊!你的业务能力我是心理有数的,这个矿的掘进工程我已经给总公司申请让你来牵头。你好好准备一下,“走这个大路”没有问题吧?”

“没有问题!”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谁会把送到自己嘴边的‘肥’‘肉’轻易给别人,这点上我和李大山一直都高度一致,虽然这次面临的环境可能难以设想。

“那好,相关的资料会陆续传到你那边。对了,你也准备下下周的新闻发布会,这个东西不同以往的矿,肯定会引发巨大关注的。”老总说完就挂了电话。

新闻发布会?是啊,唐格尔山4000万吨储量的铜矿山,对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来说,相信在业界引起的轰动不会亚于当初的“6000万吨”。

在这之后我打印了一份基本设备器材清单给大山,让他全权负责这块工作。因为采矿行业的特殊,经常会面临非常艰险的环境,矿山所使用的大多都是特种设备和特种器材,不是一般民用的能相提并论的。这里面的很多东西业外的人可能闻所未闻,比如岩土铲装机,业内习惯叫独臂机或独臂,我记得见过最大的独臂一铲子下去能铲掉30个立方的土;岩土运输机,即擎天,刚才说的最大的独臂也得铲上10几铲子才能装满;凿岩机7655,一次‘性’凿岩能打上30米深的钻孔,这样的孔得需要5吨的二号岩石炸‘药’才能装满;而一卷300克的二号岩石炸‘药’的威力,怎么说呢?举个直观的例子:它能将成都现行的公‘交’车在挤满人(大概100多个)的情况炸的灰飞烟灭而这些设备器材的可靠‘性’如何会直接影响采矿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特别是在“走路”这个环节,选择一套可靠的,适合采矿环境的机械设备十分重要。这方面要没有多年采矿经验的人是很难做好的。李大山退伍以前是部队的机械兵种,到公司又和特种设备打了多年的‘交’道,他对这一块的熟悉程度在我知道的人里面是数一数二的,所以这个任务非他莫属。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